增程式汽车,一个看似矛盾的存在。明明是带着发电机的电动车,却比纯电车还要贵,这是为啥呢?
技术妥协,却打中用户痛点
增程式汽车,简单来说就是电动车加了个发电机。当电池没电时,发动机启动发电,继续驱动电机行驶。这种设计看似多此一举,效率低下,但恰恰击中了用户的痛点:续航焦虑。
充电桩不足,纯电续航焦虑难解
虽然近年来充电桩数量大幅增加,但高峰时段依然排队,三四线城市覆盖率不足40%。这让纯电动车用户在长途出行时,不得不面临充电难、续航焦虑的问题。
增程式汽车的优势
增程式汽车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痛点。它既可以像电动车一样享受低成本的出行,又不用担心续航问题。短途用电,长途加油,方便快捷。
厂商的“精心计算”
除了用户需求,增程式汽车的崛起还离不开厂商的“精心计算”:
新能源牌照红利:在限购城市,增程式汽车可以上绿牌,享受免购置税、不限行等政策,对消费者来说极具吸引力。
成本优势:相比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增程式汽车的研发成本更低,但售价却可以更高,利润空间更大。
营销话术:厂商将“技术妥协”包装成“用户思维”,主打“舒适性”,用配置和噱头吸引消费者。
“省钱”真的成立吗?
虽然增程式汽车看似解决了续航焦虑,但“省钱”却并非那么容易实现。
亏电油耗高: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启动发电,油耗会大幅增加,甚至超过一些燃油车。
充电依然频繁:为了省油钱,增程式汽车车主依然需要频繁充电,使用体验并不比纯电动车好多少。
保值率低:由于电池衰减和增程器寿命的不确定性,增程式汽车的保值率普遍较低。
增程式汽车的未来
增程式汽车的未来充满争议。有人认为,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和增程器效率提升,增程式汽车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有人认为,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和纯电动车续航提升,增程式汽车将会逐渐被淘汰。
总结
增程式汽车的出现,是市场需求的产物,它解决了用户痛点,却并非技术优解。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增程式汽车需要综合考虑自身需求、使用场景、经济实力等因素。
如果你经常长途出行,且充电不便,增程式汽车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更注重技术先进性和续航能力,纯电动车可能更适合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