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的银色幻影 未竟的性能先驱 一段被遗忘的往事
1983年。日内瓦车展。聚光灯下。一辆车低趴着。线条凌厉。它不像任何林肯。它是林肯Quicksilver。一个异类。一次豪赌。在宝马M5统治性能豪华轿车领域之前。林肯已经出手。用一款后置发动机的概念车。试图改写游戏规则。它失败了。但它的故事。值得被记住。
⚙️ 意式身躯与多国血脉
Quicksilver并非诞生于底特律。它来自意大利都灵。由福特旗下的Ghia设计工作室操刀。它的底子。是英国AC 3000ME跑车的底盘。它的心脏。是一颗德国制造的2.8升福特科隆V6发动机。手动五速变速箱驱动后轮。这是一次真正的欧洲融合。林肯试图用它告别老气的Town Car形象。拥抱欧式运动风。
✈️ 为风而生
它的造型极度注重空气动力学。楔形车头。修长车身。Kamm式车尾。风阻系数低至0.30。这在当时堪称惊艳。发动机后置。不仅为了更好的牵引力。也解放了前部空间。做了一个前备箱。它长179.5英寸。轴距116.1英寸。但为了容纳四门布局和那台后置发动机。后排空间其实非常局促。形式。终究为理念让步。
💥 138马力,如何对抗未来M5?
这是Quicksilver最尴尬的地方。它的2.8升V6发动机。仅能输出138马力。最高时速124英里(约200公里)。而它假想的对手——两年后(1985年)问世的初代宝马M5。搭载3.5升直列六缸发动机。马力高达286匹。性能数据上。Quicksilver未战先败。它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绝对动力。而在于理念。林肯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轻盈、更注重空气动力学和驾驶参与感的豪华性能车思路。这在当时美式豪华车普遍追求“大船”般舒适感的背景下。堪称离经叛道。
🧭 超前的内饰与最终的宿命
车内是典型的80年代未来风。圆形仪表盘。包裹着林肯方向盘。转速表、车速表。各种温度、电压和压力表一应俱全。座椅是流行的天鹅绒材质。舒适柔软。但它没有花哨的屏幕或配置。它的使命不是量产。而是展示。它曾在车展上轰动一时。是林肯的明星。但观众认为它“过于欧化”。不像林肯。最终。福特放弃了量产计划。这款融合多国基因的概念车。最终沦为私人收藏品。渐渐被遗忘。
🔮 概念车的真正价值:林肯的冒险基因
Quicksilver并非林肯第一次用概念车进行大胆冒险。早在1955年。林肯就打造了Futura概念车。它有着鲨鱼般凶悍的前脸和流线型车身。后来。这款车被传奇定制大师乔治·巴里斯以1美元买下。改装成了1960年代《蝙蝠侠》电视剧中的那台经典蝙蝠车。概念车之于林肯。是探索边界、展示胆识的舞台。即便多数未能量产。它们也如星辰般。指引过品牌的方向。
如今。林肯的目光投向电动未来。2022年亮相的Lincoln Star概念车。以及更前卫的Model L100概念车。展示了林肯对智联化、电气化的畅想。这些概念车拥有自动驾驶、可旋转座椅、甚至全程透明的车顶。它们延续着Quicksilver的使命:大胆预言。勇敢展示。
Quicksilver是一颗未曾闪耀的星。它生于1983。那个概念车设计的黄金时代。它试图对抗的。不仅是未来的宝马M5。更是人们对林肯品牌的刻板印象。它失败了。但这种敢于打破常规、尝试融合的勇气。正是汽车工业进步的火种。概念车。本就是关于未来的梦。梦里没有极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