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车上,都是自然吸气发动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非常稳定耐用,并且保养还便宜。但是近十几年来,涡轮增压技术发展迅猛,很多车都用上了增压技术,特别是一些小排量车,比如1.2T、1.4T、1.5T。虽说增压器现在不太容易损坏了,但在其他方面有了一些缺点,比如保养价格高。还有用涡轮增压的车,到了十几万公里之后,极有可能会出现烧机油和油封渗油的情况,后期其他地方的维修费用会升高。那为什么不用稳定可靠的自然吸气,非要用上涡轮增压呢?
首先是节能减排的要求,不得不这么做。双积分政策的引导,想要卖传统燃油车,必须降低油耗、降低排放。涡轮增压的意思是把空气压缩了进入到气缸中,这样在相同排量下,进入气缸的空气变多了,相应的喷油量也就会增多。狭小的空间里爆发的能量越大,产生的动力就越强。如同一个鞭炮一样,把火药装在一个小空间里,点燃就会爆炸,发出巨大的能量。而如果相同剂量的火药放在很大的空间里,点燃只能喷一股火,能量很小。
如果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想要提高动力,就需要提升排量,把气缸容积做大,整个发动机的体积也就变大了,增加了重量,油耗势必也会增加。而如果用上涡轮增压器,就可以在不改变排量的情况下,大大增加进气量,提升了动力,燃烧也更加完全,排放污染气体更少。现在的要求就是如此,一辆车的油耗越低越好,排放越少越好。所以排量不能大,只能加一个涡轮增压器来解决。
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能满足政策要求,但动力方面也要满足车主的要求。涡轮增压刚好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压缩空气,增加进气量,就能在排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虽然排量小,但发动机的力气可不小,加速能力也很强。使用1.4T或1.5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最大功率和扭矩可以轻松超过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甚至在急加速和超车方面的表现比2.0的车还要好,动力来得比较迅猛,无论在城市道路还是上高速,都有足够强的动力,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用车需求。
但是涡轮增压车也有缺点,一方面是涡轮的迟滞反应。当需要加速的时候,踩下油门原本应该立即提速,但增压车需要等待一会儿,待发动机转速提高,产生足够多的废气后,涡轮才能开始介入,会感觉反应有那么一点迟钝。这就是增压器工作特性决定的,因为它的动力来源是废气,想要实现压缩空气,转速就必须足够高。想要转速高,废气的数量和速度要足够,所以只能等发动机转速上升后才会起作用。
其次,由于压缩比高,气缸中的空气都是压缩的,所以燃烧更加剧烈,产生更高的温度和更高的压力,对发动机零部件的损耗也就更大。时间久了后,零部件老化更严重,油封橡胶也老化更快,会出现一些小的故障,后期保养维修的费用会更高一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