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年头,车企也赶时髦“添丁进口”?上汽集团这出戏,简直把“琵琶别抱”的心思昭然若揭。这边智己还在殫精竭虑地吆喝,那边“尚界”就破空而来,直接C位出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光景,好比你寒窗苦读,蟾宫折桂有望,结果发现隔壁老王家的崽直接被保送进了象牙塔尖儿,搁谁都得心里犯嘀咕。
乍一看,这是上汽为了力挽狂澜,不得不攀附华为这棵参天大树。毕竟,瞅瞅上汽那惨不忍睹的业绩报表,2024年销量断崖式下跌20%,利润更是跌到姥姥家了。再看看智己,销量数据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第一季度才区区七千有余,同比暴跌近三成。这成绩,放谁家都得急赤白脸。
但如果我们把视线再拉高一些,就会发现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老牌车企在新能源洪流下的集体踧踖不安。曾经的执牛耳者们,在智能化、电动化的竞逐中,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眼瞅着新势力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传统车企的心里,估计比A股绿了还闹心。
与坊间流传的看法相左,这次“尚界”的问世,并非单纯的“抱大腿”。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传统车企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崭新纪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龃龉。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新奇玩意儿,传统车企玩起来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而华为,恰恰是这方面的翘楚。
当然,这事儿也不能全赖智己不给力。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狼烟四起,各路豪杰捉对厮杀,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稳操胜券。智己也并非尸位素餐,又是降价揽客,又是搞“AI外卖”这种剑走偏锋的创新。结果呢?“AI外卖”被网友揶揄成“外卖专车”,简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症结所在,上汽这波“移情别恋”,真能药到病除吗?依我看,悬。
一方面,华为固然技高一筹,但“尚界”能否金榜题名,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硬实力。如果只是敷衍了事地贴个华为的标签,恐怕难以俘获消费者的芳心。另一方面,上汽对智己的“始乱终弃”, 难免会挫伤团队的锐气。毕竟,谁也不想当“寄人篱下”的弃子,你说对吧?
仅从人情世故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未免显得有些寡情薄义。智己好歹也是上汽一手扶植起来的,现在龃龉横生,不扶危济困,反而另起炉灶,这又算哪门子道道?
实则,上汽大可以另辟蹊径。比如,深化与智己的合作,戮力同心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或者,给予智己更多的资源倾斜,助其开疆拓土。这样既能借力华为,又能保住自己的“嫡系部队”,岂不是一举两得?
当然,商场如战场,没有永恒的同盟,只有恒久的利益。上汽的抉择,或许也是迫于无奈。但无论如何,但愿智己能够砥砺前行,也希望上汽能够兼顾好两个“孩子”的感受。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伤了哪个都不好。
末了,还是想冒昧一问:爸,你看我还有机会吗?这句话,或许不仅仅是智己的肺腑之言,也是所有在时代大潮中 步履维艰的传统车企的殷切期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