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万台激光雷达装车,理想L6车主群里炸了:这东西每小时踩刹车3.2次,到底是保护还是添堵?
昨天晚高峰,老王开着刚提的理想L6 Ultra在三环上,前车正常并线,他脚还没挪,车自己先点头了。副驾的媳妇儿吓一跳,回头就问:“你又走神了?”老王憋屈——不是我刹的车,是车顶那颗128线激光雷达干的。
后来车主群里聊起来,发现遇到这事儿的不止他一个。有人专门数过,城市道路开一小时,系统主动介入刹车平均3.2次。井盖边缘、路面细微起伏、百米外的矿泉水瓶,这颗禾赛AT128都看得一清二楚,每秒扫153万个点,比你眼睛还仔细。
去年激光雷达上车量破了98万台,今年奔着175万去。15万以上的新能源车,每六台就有一台顶着这玩意儿。禾赛科技一年交付50多万台,营收20个亿,数字挺漂亮。
可装得多,不代表用得顺。
老王那台车,激光雷达测距200米,水平视角覆盖五个车道。理论参数确实唬人,实际开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就像副驾永远坐着个过度紧张的驾校教练,你还没反应过来危险,他已经替你踩刹车了。
倒是黄昏时候送孩子补课,逆光环境下这东西的价值显现出来。摄像头在强光下识别错误率能到35%,激光雷达用1550纳米波长的激光,准确率稳定在98%。电动车斜穿马路、外卖小哥突然冒头,它总能提前一秒多发现。
买智界R7的朋友,车上搭的是华为192线雷达,线数更密集,测距能到250米。高速上开着,三百米外有静止车辆就开始预警。可那个距离,眼睛其实看得见,系统的提醒反而像是不信任你的判断。
雨雾天气时,这东西才真正派上用场。能见度不到五十米,摄像头基本废了,激光雷达还能保持一百多米的有效感知距离。数据说追尾事故率能降57%,这个确实有道理。
价格这两年降得挺快。华为把192线雷达装进16.98万的尚界H5,用硅基固态激光器,成本比传统方案低四成。零跑C10这种十几万的车,也开始用64线插值方案。激光雷达车型均价,从前年28万降到今年18万,门槛越来越低。
线数这事儿跟手机像素似的,数字好看不代表体验就好。速腾聚创占了53%的市场,禾赛29.5%,华为10.5%,各有各的活法。速腾主打全固态轻薄,禾赛讲性价比,华为走高端路线。
最近速腾搞出2160线的原型机,说是能识别五百米外行人手里拿什么东西。这种配置多半是给百度Apollo、小马智行那些无人出租车准备的,家用车搭这个,有点过了。
激光雷达从选装变标配,从功能件变安全件,这趋势估计挡不住。只是对开了十几年车的人来说,适应起来需要点时间。车比你还紧张,有时候挺别扭,但关键时候或许真能救命。
老王现在开车,习惯了系统随时可能介入。他说,就当车上多坐了个谨慎的副驾,虽然话多了点,但出发点是好的。
只是这玩意儿太聪明,反而让人有点不自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