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四大天王盘点,城镇青年旧回忆,速度自由曾是梦想

午夜,城市的街头明显要寂静许多,霓虹灯昏黄下却时不时划过一道低吼——那不是汽车的喧哗,是摩托引擎的咆哮。谁要是细心地在街口蹲守一会儿,准能看见一群穿着翻毛皮夹克、裤腿卷得利落的年轻人,骑着那几辆被反复擦拭过的摩托,从远处拧着油门疾驰而来。其实不用远观,从那圆圆的大灯、修长的油箱和机械的咔哒声,就能一眼认出,是豪爵铃木王GS125、五羊本田WY125-A、建设雅马哈YB100,还有不肯甘于平庸的轻骑铃木GS125R——这些被叫作“天王”的家伙。

如果把自己丢进九十年代的马路上,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梦想着“人车合一”的自由?那会儿,汽车还没成主角,街面上的流动风景,是摩托“飞将”们挡不住的青春。每次闻到汽油味,都仿佛闻到故事的开头。

后来才明白,那是一种属于那个物质尚且不丰富的时代的“勋章”,更是对速度、自由、身份的模糊渴望。那四辆摩托的“天王”地位,并非浮名。它们的出现,不只是拉高了回头率,更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让很多人第一次觉得,自己抓住了时代的尾巴。

当然,回忆归回忆,现实总还得冷静点。我们不妨将这“四大天王”拉近来看,各自盘点一番,看看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这些铁皮机器,是怎么“撑”起一代人的速度幻想的。

摩托四大天王盘点,城镇青年旧回忆,速度自由曾是梦想-有驾
摩托四大天王盘点,城镇青年旧回忆,速度自由曾是梦想-有驾
摩托四大天王盘点,城镇青年旧回忆,速度自由曾是梦想-有驾
摩托四大天王盘点,城镇青年旧回忆,速度自由曾是梦想-有驾
摩托四大天王盘点,城镇青年旧回忆,速度自由曾是梦想-有驾
摩托四大天王盘点,城镇青年旧回忆,速度自由曾是梦想-有驾

豪爵铃木王GS125,是标准的耐造型选手。铃木的技术与豪爵的本地适应能力杂交出来的孩子,骨架结实,发动机单缸四冲程,125cc排量,动力够用,最关键是死活都不罢工。许多人都说,GS125像极了老实本分的小伙伴,陪着你走泥泞小路、经历烂路摔倒,除了落点小疤,总能拍拍土继续。买过这车的人,常年都是维修店的“稀客”——不是坏不起,而是坏得慢。那会儿,“铃木王”已经等同于某种街头江湖话语:谁骑谁就是老大。约会时骑着它,似乎连拒绝的对方都得多嘴多留意几眼。

与之对照,五羊本田WY125-A更像班里戴着眼镜爱看书的“三好生”。本田给它灌注了自己的基因——发动机平稳安静到几乎让人怀疑是不是没打火,车座子宽大软和,骑起来像坐沙发,一点都不咬尾椎骨。一句话讲,就是“家用优选”。这车最大的优点也许是低调,油耗省、舒适性高,不爱出风头。其实,那时候摩托车是每个家庭的“大件”,带着全家老小出门,能让大家都舒服地坐在车上,比风驰电掣重要得多。日用之选,本田没有看错中国用户的心思。

建设雅马哈YB100则是另一个味道。要按体型分,这车像极了精瘦的小伙子,灵动、便捷、特实用。100cc的排量,说不上什么“大力士”,但性价比和油耗低是它的杀手锏。车身轻巧,不管是老手还是新手,都敢拧到最大油门。很多人第一辆摩托就是YB100,虽然带不来“尾气传情”的霸气,却能让一大票学生党或刚上班族安心入门。你要问那时的车主,有没有想过追风?他们可能会说:“我就想稳稳当当地过日子。”

最后是“运动健将”——轻骑铃木GS125R。外观战斗范十足,车灯尖锐,油箱肌肉感溢出,生来就想吞下马路。动力、加速、极速,那会儿本地车谁能跟它拼?骑它的人仿佛都得学会一招“车随人动”。提速快、操控稳,高速过弯能压得住众生杂音。那种被风拍脸的感觉,除了发型变乱之外,大概率还会被同龄人羡慕很久。只是代价也不低,这类车对新手略有“震慑力”,碰见管得严的家长,家里大概率会上演“摩托解体记”——毕竟谁都怕小孩一朝得意飙过头。

盘点完“四大天王”,会发现一个小小的共性:它们都折射着那个年代民众真实的生活秩序。哪个城镇青年不曾拧过一把油门,把全城的风声留给自己?有人为它们的皮实喝彩,有人为它们的舒适、畅快点赞,也有人只想过普通小日子的平安。每一辆车,都有人在车座后装过袋米、载过青春、送过约会、或者在考试落榜后拼了命飙过城郊。

至于什么是“情怀”?那只是后来没人骑这样的车、汽油味不那么容易闻、街道变得安静之后,才被慢慢叫出来的名字。之前单纯是因为好用、耐操、省钱又能装人,顺手一点,每天都得用。

有时我在想,摩托江湖的真正天王,其实都是在默默承受实验和折腾的普通车。不像现在的新摩托,往往一身黑科技、一屁股收费,出了问题还得翻厚厚的说明书。而九十年代的这四位,只要有把螺丝刀,原地就能修理个七七八八——大不了车头歪点,反正没人跟你抠ISO标准。

有人说,那个年代比现在单纯,“拥有摩托就是风光”。其实风光过后,青春还是得靠两条腿走,新买的摩托也会划伤、出事、贬值,被油污糊上一层灰。但也许正是这种“不完美”——甚至有点“土”的机械美感,让四大天王永远停在回忆里。

所以问题来了,随着摩托成了城市里被边缘化的交通方式,我们是不是失去了某种敢直接“与风较量”,哪怕冒着雨淋和摔跤风险的勇气?你还会再买一辆只为感受风的摩托吗?还是把速度和自由都交给了数字仪表盘和空调座椅?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