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奇瑞现在就是车圈的道诡异仙。
你掰着手指头算,2024年,这哥们在国外卖了114万辆车,比亚迪看了都得喊声大哥,多了一倍都不止。但你打开手机,热搜上挂着的永远是比亚迪又降价了,雷军又开发布会了,李想又开始上课了,蔚来的李斌老师精神状态又值得关心了。奇瑞呢?仿佛活在另一个次元,不声不响,不出风头,主打一个“人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全是我的包裹”。
这事儿就特别朋克。当所有人都挤在牌桌上,对着摄像头喊“Show Hand!”,奇瑞默默在牌桌底下开了个烧烤摊,专心给围观群众烤腰子。你不觉得这很诡异吗?大家都在卷生卷死,它却在不务正业,但最后年底一算账,嘿,烤腰子的居然赚得盆满钵满。
这故事得从2001年说起,一个叙利亚老哥追到芜湖,当场拿下十二台风云,开创了中国车出海的历史。那会儿的上汽还在研究说明书,长城还在琢arco(拼)怎么拼。奇瑞没搞发布会,没请流量明星,就这么愣头愣脑地把车卖出去了。这就像什么?就像修仙小说里,别的门派都在炼丹画符,结果一个外门弟子靠给后山种菜,直接把修为种到了元婴期。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二十多年,它在海外搞了十个工厂,一千五百多个售后点,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在卖车,这是在搞基建。当别的车企还在思考怎么把PPT做得更好看的时候,奇瑞已经在阿根廷、在西班牙,把维修店开得比奶茶店还密集了。人家把卖车这事儿,硬生生玩成了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闪电战。
最骚的操作是,它不卖“中国车”,它卖“本地特供压缩毛巾”。南美山路多,OK,发动机给你调得跟打了鸡血一样,上坡如履平地;中东沙子多,行,车门缝给你堵得比保险柜还严实,骆驼看了都想钻进去避避风头;俄罗斯天冷,没问题,电池电容给你换成特供版,保证零下四十度,你邻居的熊冬眠醒了,你的车一打火还能放《爱情买卖》。
网上流传的车门站人,翻滚三十米车身不散架,你以为是段子?这是人家用最朴素的金钟罩铁布衫,在最混乱的真实路况里硬生生砸出来的口碑。这种口碑,是一种玄学。我作为一个开车多年的中年人,我越来越觉得,车这个东西,它最终还是一个工具。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在很多地方,都不如一个“耐操”来得实在。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什么激光雷达都白给。奇瑞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深刻理解了这种“老头乐精神”——专治各种不服,解决核心痛点。
所以,当比亚迪还在为出海建厂和渠道发愁,王传福公开说要向奇瑞学习的时候,你才意识到,奇瑞这二十年埋头种的菜,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它那一千二百万海外用户,买的不是奇瑞这个牌子,买的是一种“坏了有地方修,配件到处是”的确定性。这种信任,比什么刀片电池、麒麟芯片都更难建立,也更难被抢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这是一种信仰。就像会买奔驰的人,你跟他聊性价比,他觉得你在侮辱他。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问题来了,老实人也总有被逼疯的一天。
美国人上来就给你加100%的关税,欧盟也挥舞着反补贴大棒,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你菜做得再好,人家连锅都给你端了,就问你怕不怕?更要命的是,奇瑞的海外江山,90%都是靠十万块左右的燃油车打下来的,利润比纸还薄。说白了,就是赚个辛苦钱。这套玩法在和平时期是“闷声发大财”,在现在的“黑暗森林”里,就是第一个被集火的靶子。
不变,就是等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你看到奇瑞开始“发疯”了。拉上华为搞智界,明摆着就是要冲高端,要去抢原来属于BBA和新势力的蛋糕。董事长尹同跃,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总,亲自上阵直播搞无人驾驶四个多小时,那架势,就差把“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写在脸上了。公司还要IPO,说白了就是缺钱,缺大钱,缺能让它完成这次惊天一跃的钱。我有时候刷手机,看到那些老板天天上热搜,就觉得累。真的,还不如回家逗逗猫,起码猫不会跟你画PPT。
吉利是靠着钞能力买了沃尔沃这张任意门,直接空降欧洲。长城是在俄罗斯建厂,步步为营。奇瑞的路子更野,它没靠山,没奇遇,全靠自己一拳一脚,在海外那些欧美品牌看不上的角落里,硬生生打出了一片天。它从不喊口号,也从不嚷嚷什么中国威胁论,姿态放得极低,把自己伪装成本地企业,跟大家一起建设美丽新家园。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这个修仙的比喻有点用力过猛,但你仔细想想,除了修仙,还有什么词能形容这种九死一生的局面?过去二十年,它把肉身练到了金刚不坏,靠的是皮实耐用的燃油车。现在,天劫来了,全世界都在逼着你用电。它必须在天雷劈下来之前,强行把自己的内丹从“火”属性转成“电”属性。这个过程,叫“飞升”。
尹同跃说,我们在高速前进的时候蹲下来系鞋带。这话听着云淡风轻,但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背后是多大的压力。鞋带要是系不好,直接就是车毁人亡。这简直就是要把人往死里逼!
所以奇瑞能不能翻盘,能不能在新能源时代继续当它的海外一哥?这事儿看的不是智界能卖多少,也不是欧盟的关税最后加多少。看的是它过去二十年建立起来的那些深入到海外村镇的毛细血管,能不能承受住高价新能源车的输血压力。更关键的是,看的是他们骨子里那个专治各种不服、把车当压缩毛巾卖的“老头乐之魂”,还在不在。
毕竟,在越来越魔幻的现实世界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能过,就是能过。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