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广新国标电动车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对超标电动车设定了过渡期,浙江杭州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自2022年12月31日起,杭州范围内已禁止骑行不符合新国标的两轮电动车。
为此,杭州还提前展开了两轮新国标电动车的换购活动。按常理,超标电动车过渡期结束后,市民们应该已经基本完成了超标车的置换。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时至2023年8月,仍有大量挂有白牌的超标电动车在道路上行驶,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第一,2023年并不是全面整顿超标电动车的适宜时机。对于杭州来说,今年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刚从疫情的阴霾中走出,社会经济活力亟待恢复,此时强行整顿超标电动车可能会引发市民的不满。作为一个先进且文明的城市,杭州显然不会选择这样的时机。二是,杭州正忙于亚运会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超标电动车治理这类“小事”自然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适度的宽松政策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第二,超标电动车数量庞大且分散,难以全面清查和整治。杭州的两轮电动车保有量接近450万台,据浙江省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已有85%的车辆完成了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置换,但仍有15%的超标电动车在路上行驶。这些超标电动车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地区,对交通影响有限且分布较为零散。因此,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超标车的管理上,可能并不如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和提升交通效率来得更为有效。
此外,超标电动车的管理本身也存在一定难度。部分车型属于7年内未到期的老国标车,在牌照有效期内仍具有合法上路权,交警仅凭肉眼很难准确辨别。同时,一些用户为了追求更好的性能,会主动对新国标电动车进行改装,使其变成超标电动车。近期,广州等地查处的违规电动车中,就有大量是由新国标车改装而来的。
第三,杭州通过全面禁止门店销售超标电动车和电摩,从源头上遏制了超标电动车的增量。这一举措使得市民在本市商店购买全新超标电动车的可能性降为零。剩余的超标电动车(除少量省外超标车流入外)大多在等待用户自行报废并换购新国标车。
第四,杭州在电动车管理中更注重交通安全教育而非单纯的车辆检查。对于轻度改装的电动自行车,杭州交警基本上不予以查处,但对于不戴头盔、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则严加惩处。这种以人的安全为出发点的管理方式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即使是骑超标车上路,只要遵守交通规则,通常也不会受到交警的为难。
总结:并非吹嘘杭州对电动车的管理水平有多高,而是强调杭州在电动车治理方面所展现出的宽容和人性化态度。相比厦门、广州、福州、深圳等城市,杭州在电动车治理和市民满意度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