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SLF、MLF、LPR都是什么?降的是什么“息”?

在6月13日,央行实施了一系列降息操作,这被看作是向市场发出的稳增长信号。

当天早上,央行首先将公开市场操作(OMO)的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了10个基点,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的首次调整。

随后在当晚,央行又下调了隔夜、7天期及1个月期的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同样幅度为10个基点。

实际上,更多降息措施还在路上。根据这两大关键利率的下调,市场预期本月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将相应下调,且存在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息”究竟是什么?央行为何要进行如此多的降息操作?以及哪些“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最为相关。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宏观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变量。它决定了资金的流向,对宏观经济平衡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利率政策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目前,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OMO)、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以及存款准备金等。这些工具拥有不同的期限和用途,其利率也各不相同,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OMO的利率作为央行的短期政策利率,通过每日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持续向市场释放短期政策信号。在13日的调整后,目前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1.90%。

SLF,通常被形象地称为“酸辣粉”,其利率在利率走廊中扮演着上限的角色,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短期流动性支持。自6月13日起,SLF的隔夜、7天期和1个月期利率分别为2.75%、2.90%和3.25%。

MLF,俗称“麻辣粉”,它主要保障中长期流动性的合理供给。其利率在市场中发挥着中期政策利率信号和利率引导的作用,是国债利率和LPR利率的定价基准。截至6月14日,MLF的中标利率仍保持在2.75%。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银行在法定准备金之外,自愿存放在央行的资金,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现等需求。央行对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即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目前为0.35%。在2020年4月,央行曾12年来首次下调该利率,从0.72%降至0.35%。

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它是贷款市场的实际利率,而非央行的政策利率。LPR由报价行根据对最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在MLF利率基础上进行市场化报价形成。

其中,5年期以上的LPR因与房贷紧密相关,因此与广大民众的钱袋子息息相关。截至发稿,1年期LPR为3.65%,而5年期以上LPR为4.3%。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

OMO、SLF、MLF、LPR都是什么?降的是什么“息”?-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