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敢买新能源车?明明花了大价钱,“科技进步”变成了车主的闹心日常,看着花里胡哨的智能功能,只能干瞪眼,就是开不动!
这事儿你说离谱不离谱?车子刚弄到手,4S店“蒸发”。车子一出问题,你找不到人修,配件跟躲猫猫似的,说没就没,手机APP不更新,车机像个傻子一样卡壳,导航瞎转,挂个远程控制功能就像装了个摆设。有些车主直接愁出褶来了:保险都成难题,这到底开的是高科技还是高风险?
不得不问一句,这种“买车如赌”的局面,到底是谁造的?谁又来兜底?往回扒一扒,新能源车这几年是风头最劲那一挂。资本见缝插针,企业猛扩工厂造新车,喊口号那是真的响亮,给人的感觉就像明天不上新能源就落伍了。大家都想着抢个头彩,可没人认真琢磨一句:要是车企万一顶不住,车主怎么办?等玩家真沉不住气甩手走人时,才发现留下一地鸡毛,没人帮你扫。
你要说这戏码新鲜吧,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就像房地产烂尾一样,买房等着住,开发商一闪,业主成了孤岛。贷款要还,房子还停在半道,谁来管?现在换到汽车上,现代智能车你不买吧,觉得落伍,你买了吧,厂商说“消失”就消失,车就成“电子古董”,你往大街上一摆,要是通电能亮灯都能算走运。
花钱买的不是自由出行,而是天天心慌。余女士拿着哪吒,想的是顺畅出门,结果坐等“断网”车变瞎。孙先生两台搞定,问题一箩筐,这场消费实验让人血压飙升。有些人现在都学成了“技术达人”,自己拆电池,对着僵尸车琢磨维修。想找官方售后?只看到关停的门店,知情员工拍拍肩:“你自己想办法吧。”
真不是车主的锅。工业变革说得响,实际坑人没人理。车厂一个比一个能吹,但监管总是在“看”不会“干”,你去投诉,连个接线员都找不到。工厂说没就没,老板进军新项目去了。车主开着一堆“孤儿”车,提心吊胆,“当初买的时候,谁能想到这样?”
还有人感慨:“车不动了还能卖铁,智能轿车花三倍钱,多买一个烦恼。”远看觉得这只是个行业问题,仔细品品,这事儿跟咱老百姓的出行安全、财产安危直接挂钩。这玩意儿不是新手机,说换就换,车出了状况,有时候连维权都没地儿找。大家辛苦攒的钱不是白给的,谁愿意养着个随时失联的“伙伴”?
车企玩资本游戏无可厚非,但不能一退场就拍屁股走人。卖车挣钱是本事,真正的本事是有始有终。你这赛道又不是百米冲刺,车卖出去不是完事,售后体系,配件流通,软件维护,缺一不可。关键时刻,没有统一配件,维修跟盲拆一样,大数据断了线,用车安全就像钓鱼,能不能上岸全靠运气。
说白了,整个行业都在裸泳,谁会先淹,大家心里都没底。现在理想的方案?企业在交车前预留一笔售后保障金——万一熄火了,好歹有点基金兜底,不至于让车主天天做噩梦。政策也得跟上,车企想关门不是不行,关键车主权益不能贬值。行业该有统一的配件供应和服务网,不要一家倒了,零件也跟着失踪。
你们说,这伤的是不是整个群体的心?市面上智能化说得天花乱坠,从电池到软件升级,好像一切都很未来。但车主们面对的,是“过去式”的承诺,“未来”只是一场空。上百万车主全民自救,有的拆旧翻新,有的死守售后群,没事就上网搜“自救攻略”,这场景怎么看都像楼市受害者的翻版。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谁还独善其身?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陷入窘境的普通人。汽车这玩意儿,不只是高技术产品,更多是出行安全的依托。厂家有义务给出承诺,政策有责任托底,谁都不能一走了之。不然,大家以后是买车,还是买个“消失的希望”?
说到底,这场新能源梦,本该是智慧出行的美景,现在成了无数家庭的难题。买车难,养车更难,维权像捉迷藏。都说中国制造有底气,那底气到底是在漂亮的数据,还是在寒了车主心的“消失”技术?有人不服气,反问:“都说科技普惠,难道只普惠资本?”
敢问,在这场行业大洗牌里,谁在真正关心车主?谁又在认真负责自己的产品?是不是该有人出来拍板,给整个市场一个说法?
新能源要发展,车主更要安心。汽车行业看似风光,背后却暗流涌动。没有人愿意当下一个烂尾楼业主,也不想让价几年的心血变成风中残烛。买车的不该只买希望,还要买保障。大家都不傻,说到底,不过是一句老话:“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话说到这里,真想问问各位:如果你是车主,这锅你愿意扛吗?车企的承诺到底值多少钱?你还会继续相信一个随时可能“下线”的品牌吗?权利保障制度谁来推?家里那台智能车,你觉得真能开到明年么?留言区见,各抒己见,说不定你的一句话能让明天的新能源行业多一分靠谱!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