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出了件挺有意思的事,估计不少人都听说了。
凯翼汽车的一位高管,叫何勇平,在自家新车发布会上放了句狠话,说哪个竞争对手要是敢说他们家车质量不好,就让对方总经理出来,俩人各开各家的车,找个没人的地方玩对撞,谁先踩刹车或者打方向盘谁就是“孙子”。
这话一说出来,网上一下子就炸了锅。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凯翼汽车是谁啊?
平时在马路上好像也没怎么见过,怎么口气这么大?
是不是背后有那个造酒的五粮液撑腰,喝了点“壮胆酒”才敢这么说话?
大家心里都犯嘀咕,一个在国内市场几乎没什么声音的品牌,哪来的底气敢这么公开叫板整个行业呢?
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何勇平这番话听起来确实有点像冲动之下的豪言壮语,但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凯翼汽车最近的成绩单,就会发现人家可能还真不是在吹牛。
咱们不听他说什么,先看他做了什么,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根据凯翼汽车自己公布的消息,就在2024年上半年,这家公司的全球总产量和销量加起来,已经突破了59900辆,快接近6万辆了。
这个数字本身可能不算特别惊人,但关键在于它的增长速度。
跟去年同期相比,这个增幅超过了300%。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就好像一家小饭馆去年一天只能卖出100碗面,今年突然一天能卖出400碗了,这种发展速度可以说是坐上了火箭。
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这将近6万辆的销量里,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卖给咱们国内消费者的。
数据显示,上半年凯翼汽车在海外的销量达到了15490辆,这个数字的同比增长率,同样也超过了300%。
这就揭示了一个事实:凯翼汽车在国内市场虽然默默无闻,但在国外市场却卖得风生水起。
这种现象,咱们老百姓管它叫“墙内开花墙外香”,或者说是在“闷声发大财”。
手里有了实打实的销量,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这样的突破,那说话的底气自然就足了。
所以,何勇平那番看似狂妄的话,其实是有业绩在背后支撑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空喊。
有了这样的成绩,也难怪他们敢定下到2030年,年产能要超过30万辆的远大目标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心里的疑惑可能更深了:既然凯翼汽车卖得这么好,为什么我们在国内的大街上就是很少能看到呢?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也是理解凯翼汽车现状的关键。
咱们得把它的销量数据拆开来看,一个是“零售量”,另一个是“批发量”,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大了。
简单来说,零售量就是最终卖到咱们普通老百姓手里的车有多少。
根据一些汽车行业的数据统计,就在今年9月份,凯翼旗下的几款主打车型,比如昆仑、炫界这些,在国内的零售量都只有几百辆。
这个数字放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基本上就是扔进水里连个响都听不见的水平,用“低迷”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个品牌感到陌生的直接原因。
然而,一旦我们去看“批发量”,情况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批发量指的是汽车厂家从工厂里发出来的总数量,这其中既包括了发给国内各地经销商的车辆,也包括了直接打包出口到国外的车辆。
同样是9月份的数据,凯翼炫界这款车,国内零售量只有549辆,但它的批发量却达到了惊人的8368辆。
这中间差出来的将近8000辆车去哪儿了?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绝大部分都通过海运,卖到世界其他国家去了。
所以,凯翼汽车的真实情况是,它在国内市场的确没能打开局面,品牌影响力比较弱,即便把车价定得比同级别的其他品牌都便宜,也很难吸引到国内的消费者。
但是在广阔的海外市场,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那些地方,中国生产的汽车凭借着不错的质量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非常受欢迎。
凯翼汽车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国内市场屡屡碰壁之后,果断地调整了经营策略,把重心转移到了海外,硬是靠着出口这条路,为自己杀出了一条生路。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说出这番惊人言论的何勇平,以及凯翼汽车背后的五粮液。
何勇平并不是汽车行业的新人,他之前曾在另一家汽车公司北汽幻速工作过,而且也是负责销售的。
可能有些朋友还记得,北汽幻速也曾试图通过低价策略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但最终没能成功,走向了破产。
可以说,何勇平是亲身经历过一家车企从兴盛到衰败全过程的人,这段经历让他对国内市场的残酷性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或许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教训,当他来到凯翼汽车之后,采取的策略就更加务实和灵活。
既然国内这条路不好走,那就换条路走,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
而凯翼汽车背后的大股东五粮液,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知名国企,在这条“出海”之路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雄厚的资金支持让凯翼汽车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去开拓海外市场;而国企的背景,在进行国际贸易、与海外经销商和政府打交道时,本身就是一张非常有分量的“名片”,能带来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所以,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很清楚了:一个在国内市场 struggling 的汽车品牌,在得到一家实力强大的酒企入主后,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老将操盘,巧妙地避开了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转而在海外市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
从2021年开始布局,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业务已经遍布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市场的成功,不仅让凯翼汽车活了下来,也让何勇平和他领导的团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他那句“不服就撞”的狠话,我们或许就能多一分理解。
这其中固然有为了新车发布会造势的营销成分,但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压抑许久后的情绪释放,是一种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海外销量上的自信宣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