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CEO坦言压力大,新车延迟上市,电动化竞争激烈

当我看到“沃尔沃CEO感叹:情况比我想象中还糟糕”这句新闻标题的时候,心头一阵说不出的滋味。你说现在汽车圈谁不难?自主品牌抢市场,电动化转型跟赶集似的,欧美大厂折腾得人仰马翻,就连沃尔沃这么个“老钱”,也开始叫苦连天。这事儿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沃尔沃到底怎么了?汽车工业又到底遇到了什么真问题?

先说句实在话,沃尔沃混成这样,不是简单几个软件故障、车型延迟就能解释清的。有人问,沃尔沃不就是出了点bug,推迟了新车上市,顶多赔点钱少卖点车,怎么CEO还专门跳出来“控诉社会”?是不是矫情呀?其实这口气里,透着的不是狡辩,是无奈。

很多人觉得,老牌车企家底厚,能抗事,经得起来回折腾。但现实比电视剧狠多了。电动车趋势猛如潮水,连特斯拉也差点淹着,沃尔沃呢?说白了,电动化的路它本来就走得不是最快,一心想着优雅转向,结果比亚迪、小鹏、理想这样的对手冲劲十足,欧美大厂不是掉队就是退场。沃尔沃还想“优雅地慢慢变”,现实却追着催命。

沃尔沃CEO坦言压力大,新车延迟上市,电动化竞争激烈-有驾
沃尔沃CEO坦言压力大,新车延迟上市,电动化竞争激烈-有驾

EX90延迟上市两年多,表面损失是销量,背后其实丢的是沃尔沃那点技术和品牌信用。等你磨磨唧唧地推出来,消费者早买别的牌子了,回头率能有多少?一盘棋落后几步,日后得下多少狠招才能补回来?CEO说,那拨用户“再也回不来了”——这话重得很,连他自己都承认:“比想象中更艰难”。

我常想,咱搞企业的,有哪个不是高估了自己的韧性,低估了现实的残酷?你看沃尔沃前任这回又回来救场,年纪一大把,还得面对一地鸡毛。把中国话说白了,这是“烧糊锅底接了锅”,大家还得忍痛刮锅底、吃苦头。

行,你说要削成本、拉销量,对吧。可问题来了,现在电动化的研发钱得花,软件还老出毛病,原材料又涨价,前脚还没省出多少钱,后脚又要砸钱做新产品。销售端又有地缘政治和关税这种“天灾”,美国刚一听说你身后是中国老板,啪啪一挡门,哪有让你安稳赚钱的机会?CEO那句“我们不是中国公司的一个部门”其实很无奈。合着有难题,就开始分彼此,到了利益分配,就通力合作,这种被裹挟的滋味,没人不心酸。

咱们想想,欧洲车厂为啥现在一肚子苦水?中国自主品牌崛起,德国、瑞典这些国家的汽车骄傲受冲击。市场蛋糕就那么大,分的人却越来越多。老欧洲品牌手里的“精致、高端、历史悠久”,可中国品牌靠电动化和智能化,一手“价格屠夫”,一手“技术创新”,偏偏砸在老牌们最痛的地方。

有人说,中国品牌是“打价格战拉低行业水准”,但再想想,谁让你不早点觉醒,谁让你躺着吃老本呢?等人家卷到欧美市场,你再喊“技术壁垒、关税保护”,能拦多久?全球化早已不是前几年那个套路,世界变成了一张拼图,谁都在找自己的利益边界。

至于CEO提的那个“全球架构”,啥意思?其实不过就是“一车多用,全球通杀”,无论你在哪个区域,车型技术尽量能互通,降低成本,便于大量生产。可说白了,这是要拼研发、拼智商、拼体系能力。说中国品牌拼不过你,大概率是你还在想“别人学不来我的技术”,其实人家正在你身后学得飞快,甚至超了车。沃尔沃“跟吉利一起搞全球化架构”,也算是看清现实了——合作共赢都比一条腿走路强,这倒是明白的选择。

再看看电动化节奏,欧洲政策风向一变,车企就开始琢磨是不是“油电兼顾”,找找缓冲。这事说到底,还是“苦衷”多于“理想”,没人愿意被政策赶着跑。沃尔沃说要推出新一代插混,算是对现实做了妥协。他们清楚,充电桩不堪用、用户习惯难变,咬牙走全电,怕是死更快。方向没错,速度调一调,熬住市场转型——这比什么口号都要落地。

让人心头一紧的还有美国市场。沃尔沃跟美国的渊源不浅,可如今遇到“地缘政治”这本难念的经,谁都得低头。企业“上市公司,不是中国股东的一个部门”,强调的就是治理结构独立、数据安全。本来干干净净的企业,这下还得被翻底裤证明自己“没问题”。这种煎熬,你说有什么办法?一句“我们专注核心业务”,后面其实是“身不由己,哪怕再努力,还得被政策卡着脖子”。

沃尔沃CEO坦言压力大,新车延迟上市,电动化竞争激烈-有驾

回头说说汽车行业的未来。挺有意思,CEO摆明了说“电动化没法逆转”,但真实落地阶段其实是分化的。富裕国家先一步,大多数市场还得慢慢跟进,毕竟“用户钱包”不是样板间里的纸老虎。再高端的技术也得落到老百姓的荷包上,拼到最后又回到“谁花得起,谁能坚持”这老话头。

现在全球车企看似在拼“节能减排、高科技”,实际比的是效率、成本和市场把控力。下一波潮水会淘汰一批公司,也会让新玩家上位。欧美老将赌的是传承和稳健,中国品牌玩的是灵活和爆发力。决胜负的不是情怀,而是谁能活下去。沃尔沃CEO那句“有些公司能适应,有些不行”,说透了行业规律。拼着拼着,说不定下一个“领头羊”就换人当了。

最让我感慨的是,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劣,企业做事却不能随便“唱衰”自己。萨缪尔森说“让我回归找到接班人”,“想方设法把难题解决”,这正是高层的成熟和清醒的一面。难,有多难,自己扛着;希望有多渺茫,也得讲给团队信心。

我倒觉得,车企(不止是沃尔沃),都在逼自己蜕皮、长新肉。谁能把握核心能力,把握趋势,又能念着市场的现实,稳稳妥妥“熬过寒冬”,最后才有资格分蛋糕。豪言壮语说太多,不如一场踏实的转型。正如那句老话,世界变快了,活下来的才有机会笑到最后。

沃尔沃CEO坦言压力大,新车延迟上市,电动化竞争激烈-有驾

这场硬仗,注定没人能置身事外。看笑话的、看热闹的,终有一天可能也要下场。留下一句“比想象更糟糕”,提醒各行各业的人:别太高估自己对未来的把控力;有危机感才有活下去的可能。不怕承认糟糕,怕的是一直装睡。等风头过后,看谁还在牌桌上,才是真赢家。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