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不大不小的新闻,宝马旗下的纯电轿车i5推出了年度改款车型,起售价定在了43.99万元。
很多人一看到这个价格,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都快44万了,新款车肯定加了不少好东西吧?
毕竟在咱们普通人的观念里,更新换代,价格又没降,那产品力理应是往上走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咱们就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语,像街坊邻居聊天一样,掰开揉碎了看看,这次宝马i5的改款,到底是诚意满满的升级,还是玩了一手精打细算的“障眼法”。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次的i5属于“小改款”,意思就是大框架没动,主要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调整。
这就好比咱们家里装修,不动承重墙,就是重新刷个墙漆、换个灯具。
车也一样,最核心的“三大件”——电机、电池、电控,新款i5和老款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
动力方面,还是提供了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
单电机车型的最大功率有200千瓦和240千瓦两种规格,峰值扭矩都是410牛·米;双电机版本则是在前面加了个145千瓦的电机,后面配个240千瓦的电机。
从数据上看,这套动力系统依然很“宝马”,动力储备充足,只要你舍得踩电门,那种瞬间的提速感还是能给你带来不少驾驶乐趣的。
续航方面,官方公布的CLTC工况续航里程有618公里、713公里和651公里三个版本,这个数字在纸面上看着还不错,足够应对绝大多数城市通勤和周末的短途出游了。
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在如今国内新能源市场“内卷”到飞起的大环境下,续航长只是基础,充电快才是王道。
这就好比你的手机电池再大,充电要一晚上,你用起来心里也发慌。
宝马i5在补能效率上,就显得有些跟不上趟了。
当我们的国产品牌,比如极氪、蔚来、阿维塔等等,都已经普遍用上了800V高压快充平台,充电速度可以做到充电十分钟增加三四百公里续航的时候,宝马i5的充电速度就显得有些从容不迫了。
在高速服务区,看着旁边国产车一杯咖啡的时间就满血复活了,而自己的车还在慢悠悠地“补给”,这种体验上的差距,对于真正高强度用车的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痛点。
说完了内在的“筋骨”,我们再来看看外在的“皮囊”和车内的“装修”。
坐进车里,那块由12.3英寸液晶仪表和14.9英寸中控触摸屏组成的曲面连屏依然是老样子,科技氛围营造得不错。
平底方向盘增添了一丝运动气息,车内也大量减少了实体按键,显得很简洁。
这里要给宝马点个赞的是,它保留了经典的iDrive旋钮和几个常用的快捷键,这对于开车时需要盲操作来说,安全性和便利性都比纯靠触摸屏要好得多。
而且,这次全景天窗成了全系标配,让车内的通透感和采光都更上一层楼。
到此为止,一切看起来都还挺正常的,对吧?
接下来,就是这次改款最核心,也是最值得我们说道说道的地方了——配置调整。
这就像是一场精密的“加减法”游戏,咱们得仔细算算这笔账。
先说“加法”,也就是宝马给你增加的东西。
首先,以前需要花钱选装的“磨砂纯灰色”车漆,现在直接变成了标配,不用额外掏钱了。
其次,能让车子看起来更酷、更运动的“曜夜套装”外观组件,也成了全系标配。
最后,像无钥匙进入这种在十几万国产车上都快普及的功能,宝马i5这次也终于大方地给全系配上了。
这么一看,好像还挺有诚意的,车子买回来不用再花钱去弄外观,看起来就挺高级,面子上也过得去。
但是,别急着高兴,我们再来看看“减法”,也就是宝马从你这儿“拿走”的东西。
首先,对于入门版的eDrive 35L M运动套装车型,宝马直接取消了之前的“舒适套装”选装包,这意味着一些提升舒适性的配置,比如座椅通风之类的,你想加钱选装的机会都没了。
更让人费解的是,AR实景导航这个功能,在全系车型上都被取消了。
这个功能在遇到复杂立交桥或者陌生路口时非常实用,能把导航箭头直接投射在实景画面上,极大避免了走错路的尴尬,可以说是“路痴”的福音。
这样一个科技感和实用性兼备的功能说砍就砍,确实有点可惜。
另外,在音响系统上,原来可以选装的顶级的宝华韦健音响,现在也从选装列表里消失了。
如果你对音质有要求,只能退而求其次,花6000块钱单独选装次一级的哈曼卡顿音响。
现在我们把这些“加法”和“减法”放在一起看,宝马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它把那些能一眼看到、直接提升车辆外观颜值和档次感的配置,比如特殊车漆、运动套件,变成了标配,让车子的“卖相”变得更好,更能吸引眼球。
而在一些不容易被立刻察觉,但却实实在在影响日常使用体验和科技感的内在配置上,比如AR导航、高级音响、舒适性选项,它却做了削减或者变成了付费项目。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非常精明的成本控制策略,用外观上的“大方”来掩盖内在配置的“缩水”,赌的就是消费者会被第一眼的惊艳所吸引,而忽略了这些细节上的变化。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这台起售价43.99万元的新款宝马i5,到底还值不值得买?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得看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如果你对蓝天白云这个车标有特殊的情感,买车非常看重品牌价值,并且钟情于宝马一贯以来为人称道的操控感受和底盘调校,那么它依然可以是你备选清单里的一员。
毕竟,它超过5米1的车身长度和超过3米1的轴距摆在那,无论是气场还是后排空间,在同级别车型里都是相当有优势的。
然而,如果我们把视线从车标上挪开,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整个40到50万价格区间的纯电动轿车市场,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在这个价位,我们的国产品牌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你想体验顶级的智能座舱和人车交互,有搭载了华为鸿蒙系统的阿维塔12;你如果有续航焦虑,蔚来ET7的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能源服务体系是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如果你追求极致的性能和闪电般的充电速度,极氪001的猎装造型和强大的三电系统同样魅力十足。
这些国产车型,不仅在智能化、补能体系、三电技术这些新能源车的核心赛道上,对宝马i5形成了全面的挑战,甚至在配置的丰富程度和性价比上,更是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
它们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告诉我们,在高端纯电领域,中国品牌已经不再是追随者,而是有能力和传统豪华品牌平起平坐,甚至在很多方面实现超越的强大对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