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干掉油车的,可能不是电车,而是环保本身。
讲真,颗粒捕捉器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行为艺术,一场大型的黑色幽默。你以为车企是为了地球母亲的呼吸健康?别闹了,他们只是想在考卷上多拿一分,至于你开车堵不堵心,那不重要。重要,但是没那么重要。这玩意儿不是中国特产,欧洲人早就开始玩儿了,属于是全球车主共赴国难,突出一个谁也别想跑。
这玩意的原理,听起来特别科学,特别666。就是在你家车子的排气管上,硬塞一个高科技肾结石生成器。先把尾气里的脏东西,也就是那些颗粒物,给它拦下来。然后等你的排气温度烧到550度左右,再来一场高温“体外碎石”,把这些颗粒物烧成灰排出去。听起来是不是一个完美的闭环?是是是,理论上三体人来了都得鼓掌,说一句“你们地球的物理学真是太神奇了”。
但现实是,这套逻辑根本就是个笑话。
现实是,只要你活在地球,尤其活在咱们的一二线城市,有三种情况,你的颗粒捕捉器就不是被堵,而是在排队等着被堵。
第一种,市区通勤特攻型。每天开车就是上班,接娃,买菜,全程不超过十公里,红绿灯比你吃的饭都多。车子刚热乎一点,诶,到地方了,熄火。排气管的温度可能连个鸡蛋都煎不熟,你还指望它上550度去“修仙渡劫”?做梦呢。那些被拦截下来的颗粒物,就在里面日积月累,从一层灰变成一坨泥,最后变成一块砖,直接把你家车的排气管当场格式化。
第二种,丰田双擎和那些小电池的增程车。这俩哥们简直是颗粒捕捉器的重灾区,属于精准打击,坏了菜了。它们的发动机心态是这样的:“我启动了,我哎我又停了,我又启动了,我又歇了”,来回仰卧起坐,疯狂仰卧起坐。发动机自己都快精神分裂了,排气管能热起来就有鬼了。而且发动机冷启动那一下,喷油贼多,燃烧不充分,产生的颗粒物比谁都猛。一边疯狂造垃圾,一边又不给垃圾车来收,这不堵你堵谁?属于是自己给自己挖坑,然后把自己活埋了。
第三种,就是乱加机油。国六B的车,你得喂它吃细粮,机油里的“灰分”含量得低。你要是图便宜,或者压根不懂,加了不达标的机油,那完了。高灰分的机油烧完剩下的那点渣子,进了颗粒捕捉器,那就是永久性伤害。那玩意儿是金刚石,550度根本烧不掉,属于是修仙小说里的“法宝残骸”,道诡异仙看了都得喊一声“前辈”。
这时候有人说了,不是可以跑高速或者强制再生吗?
对,没撒谎,可以。但是这套逻辑的荒诞之处就在这里。为了解决一个因为“在市区短距离开”而产生的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专门去跑一趟长途高速”。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周末宝贵的休息时间,加满一箱油,就为了去高速上溜达俩小时,给我的车做一场昂贵的“大保健”?我图啥?我的时间不要钱?我的油不要钱?这操作,属于是给蚊子动手术,还用的是航母战斗群当手术台,一把子整活。讲真,现在养个车比养个二胎都费劲,我家那猫一个月猫粮钱都比这省心。
而且,跑高速和强制再生,对付对付积碳还行,你要是碰上上面说的第三种,机油灰分堵塞,那你就是跑到月球都没用。那玩意儿是物理伤害,不是魔法伤害。
所以你看,这逻辑链就形成了:为了环保,装个GPF -> 市区开容易堵 -> 堵了就得花钱花时间去高速烧油 -> 烧油又不环保。
这他妈的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天才设计?!
你以为车企是蠢,其实人家是在第五层。把颗粒捕捉器放在排气中段的,就是典中典的省成本。因为这样不用重新设计发动机舱布局,不用重新开模,直接在中间加一段就完事儿了。至于堵不堵?那是你的事儿。那些舍得花钱,把捕捉器放在靠近发动机位置的,利用发动机自身高温来加热,堵的概率就小很多。但成本高啊。
这一波,是车企和规则制定者联手,对消费者发动的一场“闪电战”。他们不装了,摊牌了,就是要让你在买车的时候,多一道“玄学”门槛。你以为你在选马力、选空间、选智能座舱?不,你其实在赌命,赌你买的这台车的排气管,会不会提前进入ICU。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它又特别对。
那么,怎么避免这个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买带颗粒捕捉器的车。这话一说,油车基本可以抬走一半了。你还说不是这玩意儿在淘汰油车?
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那买车的时候,就得像防贼一样防着那些“先天不足”的车型。双擎混动和小电池增程,如果你大部分时间在市区蠕动,那真的要三思。还有那些把捕捉器放在排气中段的车型,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在给你未来的钱包埋雷。换机油的时候,也别听销售瞎忽悠,自己看清楚,必须是欧标C3以上的低灰分机油,加大加大加大投入。
所以,解决颗粒捕捉器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很简单,不要解决问题。要么就直接一步到位,拥抱纯电,让发动机和排气管都成为上个世纪的浪漫。要么,就换个思路,只要你的车跑得没有老头乐快,那所有的环保问题,就都是老头乐的问题。
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