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事儿早有预兆。2024年Stellantis就不太对劲:营收降了17%,净利润狂跌70%。到了2025年,不仅没好转,反而更惨,直接掉进亏损深渊。这公司能做大,靠的是几波合并。2014年意大利菲亚特和美国克莱斯勒一拍即合,组成了FCA集团。2021年又和法国标致雪铁龙合并,成了现在的Stellantis。算下来旗下品牌有14个,从低端菲亚特到高端玛莎拉蒂全都有,光名字就能绕晕人。
但这么多品牌反而成了负担。北美市场曾是他们的“钱袋子”,现在却成了大窟窿。为啥?定价太高没人买,加上美国对中国供应链加税,成本飙到天上。欧洲本土市场销量也跌了6%,自家后院都守不住。更惨的是中国市场——以前菲亚特和广汽合资的广汽菲克黄了,现在只剩个神龙汽车(标致和雪铁龙)在苟延残喘,销量连巅峰时期的零头都不到。
电动化转型更是踩了刹车。现在谁不造电动车?特斯拉、比亚迪天天上热搜,但Stellantis推出的几款电动车比如Jeep的Avenger EV,续航差、智能化也不行,买的人少得可怜。他们的CEO唐唯实被逼辞职,新上任的Antonio Filosa现在正顶着压力收拾烂摊子。
最要命的是品牌内耗。14个品牌定位重叠,互相抢市场。比如菲亚特和雪铁龙都是卖便宜车的,结果两败俱伤。资源分散在那么多品牌上,研发电动车时根本不够用。管理层还总在吵架,有人想专注欧洲市场,有人想跟中国电池厂合作,意见不统一。
现在Stellantis得赶紧想办法。比如在北美降低车价,或者找宁德时代这种电池大厂合作解决技术短板。但问题是谁都不敢打包票能不能行。你看欧洲的雷诺,电动车推不动,市值直接蒸发大半;而大众虽然靠着ID系列回了点血,但利润还是比不上特斯拉。
有意思的是,现在小车企反而活得更好。比如美国的Rivian专注做电动皮卡,市值都快赶上Stellantis了。这说明传统车企的“大”未必是优势,反而可能成了包袱。Stellantis要是再不甩掉一些不赚钱的品牌,专注一两个拳头产品,指不定哪天就被时代淘汰了。
现在摆在Stellantis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赶紧推出能打的电动车,要么被收购当配件卖。他们能不能绝地反击?就得看新CEO能不能砍掉糟粕、集中资源了。但问题是,这么多品牌和员工要怎么裁?这可不是简单改个车型这么容易的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