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国道上只剩稀疏几道车灯,仪表盘上数字一格一格掉落,像星星坠海。这一刻其实挺荒诞,脚下的油门和方向盘上的定速巡航按钮,就像两拨不服气的棋手,一个靠“人情世故”,一个拼“死板牌理”,谁都自信能让车子少喝点油。可惜我的钱包不支持一往无前,还是得靠点真章。
我跟大多数新司机一样,刚拿本的时候,定速巡航就像新学的魔法,以为一按下去,省力又省油,是人类进化的终极武器。现实啪啪打脸,一路高速下来,油耗比自己踩还猛。仪表盘的油表掉得比我加班的精力还快。那会儿我还不信邪,把锅甩给天气、路况、胎压,找遍一圈借口,最后还是得承认,是我技术不行。
老司机看我眉头紧皱,嘴角挂油,点我一句:“定速巡航是懒人的宝贝,不是省油的利器,油门还是得人会踩。”我讪讪笑着问怎么回事,他说,汽车喷油有规矩,不像我们点外卖,前十分钟是优惠,后面全是全价。你踩油门,电脑就以为你要超车,发动机一激动,“加浓喷射”直接上线,油一股脑给你灌进去,还有一部分会粘在管路上,电脑怕你饿着,又来“喷油补偿”,结果越踩越浪费。
定速巡航恨铁不成钢,非要均速前进,路面要是上坡,它不看青红皂白,直接薅最大扭力,强行稳定速度,一脚猛油,谁都拦不住。机械的忠诚往往是一种愚蠢,至今我们还不能把经验上传给芯片。等下坡时吧,本来凭惯性可以滑下去,它还不松口,小心翼翼再给你加点油,怕速度掉了影响老板考勤似的。这种近乎执拗的“时时平滑”,看着省事,其实暗里扎刀,每一次自动调整都偷偷薅你钱包一点点。
反观人力操控,就像大厨炒菜,得看火候。下坡就松点油门,让重力帮忙省省劲;上坡知道别逞强,缓缓加力,别让机器为了过度补偿多吞两口油;遇见堵车或前方有情况时,提前收油滑行,比定速巡航执拗的“准点打卡”要聪明太多。这套操作,没有教科书,全靠屁股和经验——老司机说,“开车得靠屁股,屁股坐出油耗。”
我有次跑去山区高速玩票,下坡把油门踩轻得像揉猫肚子,靠着惯性滑下去,油耗一下就低,路边人看我像在表演“环保艺术”。上坡就更讲究,脚下力道一收一放,速度不是神经病一样飙上去,而是真正稳定推进。做完这一圈实验,数据摆在那,跟同一段定速巡航比,真的省下十几的油耗。谁敢说老司机老,都是数据说话。
当然了,咱也不琢磨把自己夸成“人类大脑最强算力”。一路长时间高速,谁都知道人疲劳了注意力会散,定速巡航能帮大忙,脚能松一松,精神能缓一缓,要不按着高速超200公里,没点辅助,铁人都得变软蛋。只不过,你不能全信它,还得盯着路况,手保持在方向盘上,不能让机器“解放了脚以后,也顺便解放了你的脑袋”。这玩意儿最好的使用场景就是人少、路直、天气好,否则靠它“自动省油”,效果只能说——省心不省油,省腿不省钱。
这事想深一点,其实也是生活缩影。我们的“节约”,从来不是毫无弹性的。而是看准时机、环境、资源,灵活应变。省油,不能全靠照本宣科,就像有些人理财全指着“自动扣款”,发现年终一结账,亏的是手续费。汽车技术也是个不断进化的事,将来那定速巡航说不定能自己学会“察言观色”,山路、坡道、拥堵全都提前算好,油门力度随时自适应,到那时极限省油又解放双手,你我都变成“旁观者”,只剩屁股享受智能驾驶。
但人还是有点倔,总觉得用脚踏实地踩出的省油才有掌控感,用“人肉算法”帮钱包省下几十升油,就是对机械冷漠的一次小胜利。也许再过十年智能算法跑遍全国,省油大赛也是电脑自助,比的就是谁代码更优。但你试试用自动挡车飙坡,司机脸上再也没光,没人知道那一脚到底用了几分力。有点讽刺,也有点浪漫。
说到底,高速省油,不是“定速”就能定出结果,不是“脚踩”就一定稳赢,是场取舍,是一场“聪明+懒惰”的博弈。你的脚、你的脑、你对路的感知都在参与,有时候省出的不是油,是人生的小聪明。
所以,您怎么看?要是有一天,智能定速巡航真的学会了“老司机的屁股算法”,你是愿意彻底把控制权交给机器,还是甘愿在方向盘和油门之间,一脚一脚找回自己和路的默契?毕竟,省油这事,好像也是咱们和世界协商的艺术。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