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又搞新动作!合作模式咋不一样,车企这回更有话语权

华为正在悄悄改写汽车行业的合作规则!最新消息显示,华为计划在年内推出一套全新的车企合作模式,这既不是传统的HI模式,也不是智选车模式,而是一种让车企保留更多主导权,同时华为更深程度嵌入的新范式。

简单来说,就是“你造车,我赋能,品牌是你的,技术是我的,我们一起从零开始定义智能汽车”。

华为又搞新动作!合作模式咋不一样,车企这回更有话语权-有驾

这种被称为“HI Plus”或“化学融合”的模式,已经从东风猛士项目开始试点。与以往合作最大的不同是,华为从产品设计的起点就介入,但车辆不进华为门店销售。广汽将其与华为的这种合作定义为“广汽智造+华为智能”的双核运行模式。一位车企负责人直言,“除了不进华为门店,其他都跟智选差不多”。

华为目前与车企的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最简单的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像传统供应商一样提供激光雷达、电机等标准化硬件,理想和小鹏就采购过华为的驱动电机。

第二种是HI模式(Huawei Inside),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系统,与车企共同定义和联合开发,但车企仍主导生产和销售。北汽极狐和阿维塔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华为又搞新动作!合作模式咋不一样,车企这回更有话语权-有驾

第三种是鸿蒙智行模式,即原来的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销售全流程,合作车型进入华为门店销售,并使用“界”字系列品牌名称,如问界,智界,享界等。新合作模式与这三种都不同,它更强调“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接近华为车BU的人士描述道,“不是Huawei Inside模式,不是单纯的卖技术,更不是‘五界’的智选模式,华为想重写一套新的汽车合作范式。”

这种新模式的核心特点是从产品设计的起点就开始协同。知情人士透露,“与当前实行的合作模式相比,新模式最大的区别是从产品设计的起点就一起协同。”华为从工程阶段就嵌入合作,车企依然掌握品牌与销售节奏,但华为在底层定义,节奏规划,生态接入等层面参与得更深。

华为又搞新动作!合作模式咋不一样,车企这回更有话语权-有驾

在一些车企内部,这种合作被称为“化学融合”,意味着不再是简单的模块集成式“物理组装”,而是在架构、数据以及运营层面实现深层次的联动。

东风猛士被视为这一新模式的典型试点。猛士M817车型搭载了华为乾崑ADS 4高阶智驾,鸿蒙座舱5,乾崑车云,乾崑车控,鲸鲮信号系统等五大技术模块,是目前“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还对这款车型立下了销量军令状。不过知情人士认为,猛士M817仍只是HI模式向新模式过渡的中间态,因为该车是在产品开发后期才与华为展开合作。广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也呈现出类似特点。广汽人士表示,与华为的最新合作模式虽然尚未正式命名,但已被内部定义为“新型深度赋能”,概括为“广汽智造+华为智能”的双核运行模式。

华为又搞新动作!合作模式咋不一样,车企这回更有话语权-有驾

一位华为合作车企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一个直观的理解方式:“可以理解为,除了不进华为门店,其他都跟智选差不多。”这种方式一方面放弃了品牌共建与渠道控制,另一方面却在开发侧、生态侧全面推进协同,构成了一种“销售端弱化,开发端加强”的结构重配。

新模式的背后,是华为自身组织形态的调整。2025年1月1日,华为车BU正式并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阿维塔与赛力斯已于2024年8月各自斥资115亿元入股引望,各占10%股权。2025年3月31日完成工商变更后,华为对引望的持股比例降至80%。引望作为技术平台型公司,其职责不再是主导销售,而是整合华为乾崑智驾体系,鸿蒙座舱等核心模块,汇聚软硬件能力与生态资源,进而形成可定制、可嵌入的“技术乐高库”,服务不同车企的智能化转型路径。

华为又搞新动作!合作模式咋不一样,车企这回更有话语权-有驾

简单来说,终端BG主导“界”字辈品牌,引望则更像智能汽车时代的“操作系统”。

一位车企人士点出了这种新模式的价值,“我们不需要加入‘界’字辈,也不需要进华为门店,免除进入其渠道的高溢价的同时还可以一起定义产品,共享云端生态,这让主机厂与华为的合作边界进一步得以拓宽,合作深度和信任感也进一步加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