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峰谈造车,以用户为中心,回归本质造好车

最近这几年,咱们只要一聊起买车,感觉就像在上一堂高科技速成课。

什么“智能座舱”、“全场景自动驾驶”、“算力平台”,各种新鲜词儿一个接一个地往外冒,听得人是云里雾里。

很多汽车发布会搞得跟科技峰会似的,好像车已经不单单是四个轮子加个沙发,而是一个会飞的智能手机了。

李瑞峰谈造车,以用户为中心,回归本质造好车-有驾

这种热闹劲儿当然说明咱们国家的汽车工业进步快,是好事。

但热闹过后,咱们老百姓心里也犯嘀咕:说了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这车本身到底怎么样?

开起来安不安全?

用起来省不省心?

就在大家都被各种宣传带着跑的时候,长城汽车的一位高管李瑞峰,站出来说了几句大实话,像是给这股浮躁的风气踩了一脚刹车,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一辆好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咱们先从现在最火的“智能驾驶”说起。

现在很多车企宣传的时候,恨不得告诉你他们的车能自己从北京开到上海,你全程只需要喝喝茶、看看风景就行。

广告片里,方向盘自己转,车子自己躲避障碍,看起来确实让人心动。

可现实是,你真敢在晚高峰的环路上撒手不管吗?

李瑞峰对此就表达了一个非常清醒和负责任的看法。

他公开表示,非常支持国家相关部门出手,规范一下车企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宣传用语。

他说的很直接,现在这个阶段,我们用的顶多算是“辅助驾驶”,车是帮着你开,不是替你开,核心还是“人机共驾”,方向盘最终还是得握在咱自己手里。

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保守,但仔细想想,这才是对咱们消费者生命安全最大的负责。

咱们可以想一下,所谓的“辅助驾驶”,就像是你旁边坐了个经验丰富的老教练,他能帮你看着路,在你快要追尾或者偏离车道的时候,提醒你一下,甚至帮你踩一脚刹车。

但这不等于你可以闭着眼睛让他来开。

因为路上的情况太复杂了,突然窜出来的行人、不按规矩变道的车辆,这些都是目前的机器还不能百分之百完美处理的。

如果车企把“辅助”吹成了“全自动”,让车主产生了错误的依赖,一旦系统判断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李瑞峰谈造车,以用户为中心,回归本质造好车-有驾

所以,李瑞峰这番话,不是说长城的技术不行,恰恰相反,这是一家大企业对自己技术能力的边界有着清晰认知,并且愿意把这种真实情况告诉消费者的表现。

这种不吹牛、实事求是的态度,比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更能赢得人们的信任。

当然,光有谦虚的态度还不够,还得有拿得出手的真本事。

李瑞峰的底气,就来自于长城汽车背后那些实实在在的技术。

他重点提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叫“Hi4”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另一个是叫“Coffee Pilot Ultra”的智驾系统。

咱们用大白话来解释一下这是啥。

先说这个Hi4技术,现在混动车很流行,主要就是为了省油。

但长城的Hi4想做到的,不仅仅是省油。

它更像是一个聪明的“全能选手”。

打个比方,我们开车会遇到各种路况,在城里堵车走走停停,上了高速要长时间匀速跑,偶尔还想去郊区爬个坡、走点烂路。

传统的车,可能省油的跑不快,跑得快的又费油。

而Hi4这套系统,就能根据你当下的驾驶情况,智能地调整工作模式。

在市区低速蠕行,它就多用电,又安静又省钱;在高速上,它就让发动机在最省油的状态下工作;当你需要急加速超车或者爬一个大陡坡时,它能让发动机和前后两个电机一起使劲,瞬间给你提供四轮驱动的强大动力和稳定性。

简单总结就是,它让你用开两驱车的油耗,享受到了四驱车的性能和安全。

而且长城还根据不同车型,开发了好几种Hi4版本,从家用的城市SUV到硬派的越野车,都有对应的技术方案,看得出是下了真功夫的。

再来说说那个“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

这个系统有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它不那么依赖高精地图。

李瑞峰谈造车,以用户为中心,回归本质造好车-有驾

这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很多听起来很牛的智能领航驾驶功能,其实很像一个“路痴”,必须手里拿着一张精确到厘米的超级详细的地图才能工作。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如果车开到了一个没有这种超精细地图覆盖的城市或者乡间小路,那这个高级功能就基本没用了。

而长城这套系统,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它主要靠车上那一堆“眼睛”和“耳朵”(比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27个传感器)来实时观察周围的路况,再通过一个性能超强的“大脑”(Orin-X高算力芯片)来分析判断,自己规划该怎么走。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它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了,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县城,只要道路标线清晰,它就能更好地辅助驾驶,给用户带来更连贯、更安心的体验。

目前,像魏牌的蓝山、高山,还有坦克700新能源这些新车上,都已经用上了这套系统,实实在在地让用户感受到了科技的便利。

聊完这些硬核技术,我们再回到李瑞峰最核心的观点,那就是“回归造车本质”。

这句话在今天这个追求新潮和噱头的时代,显得格外重要。

到底什么是造车的本质?

李瑞峰的答案很朴素:为用户造出安全、品质好、技术过硬的车。

长城汽车到今天已经积累了超过1500万的用户,这个数字背后是1500万个家庭的信任。

对于一个车企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任何营销上的花招,都不能动摇安全和品质这个根基。

他批评了那种只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话题的“网红式”营销,认为这种风气对整个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害的。

确实,当大家都在比谁家的老板更会说段子,谁家的发布会更像演唱会的时候,还有多少人真正沉下心来,去研究一下车身的钢材用料是不是更扎实?

电池包的安全防护是不是做得更到位?

底盘的调校是不是能让家人坐得更舒服?

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才真正体现了一家车企的良心和功底。

长城所坚持的,是一种“长期主义”,他们相信造车就像一场马拉松,一时的领先不叫赢,能持续为用户提供好产品,稳扎稳打地进步,才能笑到最后。

这不仅是对那1500万老用户的承诺,也是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份子,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