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车子曾经是梦想,如今却成了负担?”我总是在电梯口和邻居阿姨聊着聊着,这句话就莫名其妙蹦了出来。你有没有发现,曾几何时,有辆车简直就是人生赢家的标志。可是现在,有车的人倒像欠自己一屁股债似的,每个月不是交保险就是补轮胎,一提维修就堆满烦恼。车子怎么突然变了味?啧,这事儿说起来其实蛮耐人寻味的。
咱们先倒带,往前推个二三十年,那时候的“车”,哪怕是拖拉机,也是村头最拉风的存在了。有谁家能拉着亲戚朋友,一溜烟从田埂头开到集市口,那场面,巴不得天天让人看见。大人小孩谁不上赶着想蹭一脚?到后来,轿车成了有钱人的新宠。哪怕是二手的、外表掉漆的,开回老家也是被视为衣锦还乡。那会儿,乡亲们张嘴就是:“哟,这车得值好几万吧?开起来可气派了!”脸上的艳羡藏都藏不住。
说实话,买车这事,有时候很难和面子脱离关系。新世纪初,一辆车能卖出高过一套小房子的大价钱。没有车的家长总担心自家娃在同龄人面前低人一头。于是,不管贷款还是租,春节回家“必须”得弄辆车炫一波,恨不得告诉全村:“今年日子过得着实不错!”话说,谁没攒着劲儿在亲戚那儿抖点威风?
曾几何时,开车是“体面”的象征——有车必炫,无车为憾。可时代浪头一卷,轿车不再是奢侈品,反倒开始扎堆,分分钟成了“糊墙”贴的标配。想想看,这变化有点像一款网红奶茶刚火时排长龙,后来逐渐被人嫌弃送外卖都没人爱。说车也不稀奇,我身边朋友戏言:“家家养着一辆闲车,院里晒太阳晒得比家里小孩还多。”一边挣钱,一边看着小车落灰;一开工,老家的路口就变成了“汽车展览厅”,那些精心保养的汽车,静静地摆着,被稻草、油布层层裹着,只有每年春节才“放风”溜达几天。
如今,城市的停车位比金子还紧俏。别以为城市生活养车人人都能玩得转,真到用时才明白:不是不能买,而是你根本没地儿停!我曾试过在工厂周边兜了三圈还没找到位置,一怒直接开到郊区,再搭地铁回来,酸爽谁试谁知道。还有更无奈的,厂区边上的空地停着两三百辆车,全都尘土飞扬,偶尔下个雨,轮胎都快长蘑菇了。更别说什么“坐车回老家全村羡慕”,大家现在见怪不怪,有时还调侃:“车?哦,那就躺在那儿晒着呢。”
别看“有车”这事听起来很有范儿,但拿小算盘一算,顿觉肉疼。你说保险费本应该保个心安吧,有时倒像割韭菜再收割;油费随着物价水涨船高;保养费不出毛病还得按规矩掏;加上年检、洗车、停车,一趟下来可真够喝一壶的。花几十年的血汗钱,回头又燃烧在轮胎和机油里。这冤呐,谁懂谁哭!
问题还不止这些。城市里头,车位一位难求,经济型轿车一不小心,成了产权悬空的“寄生虫”,想停到正规地方动不动小几百块一个月。你说挣钱容易吗??有时候,再看看地铁、公交越修越发达,深圳、成都、重庆大城市都推行快捷通勤,每月通勤费还不到保险的零头。试问,买台车,是图啥?一年忙到头,回家开两趟,剩下全是负担,心真累。
再说回流动打工这茬。打工人生活的流动性大,今天长三角、明天珠三角,说走就走。车子本来该是流动工具吧,结果“成为负担”才是实际情况:新工厂不熟、找不到停车位、车一停,尘封半年更伤车。有的朋友逮住我说:“你说我是不是傻?当初信了网上‘买车拉风、出门省事’的鬼话,现在愁得掉头发。”真不是调侃。正经算算,买车的钱加上养车的钱,比打车还贵,你说这不扎心么。
再往深处想,为啥咱们对车的依赖和热情,突然降温了?其实,挺多打工人现在都看透了。有人讲“租车才是真实惠”;有人组团拼车,还真别说,效率高、省钱还省心。有的甚至车都给孩子念大学用了,自己更愿意骑电驴、蹬单车,再不济公交、地铁。倒不是偷懒,而是比一比,真没必要把本来就紧张的钱丢给车厂修理厂。你见那些还在贷款买豪车的,现在都被人调侃成“财商堪忧”,网上常见热门评论:“谁还看得上面子?有存款才是王道!”——这可真不是一句玩笑。
车子,这东西,在我看来,它早就不是什么身份符号。日子过得舒服,才是最硬核的“面子”。哪怕身边车友会天天晒豪车照片,朋友圈里闪耀着各式新车型,我问问你:有几个人真的喜欢那份负担?绝大多数人,还是老老实实过自己的小日子,花钱花在刀刃上,剩钱留在自己兜里。别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能掂量自己经济实力、明白消费本质的人,才是“人生赢家”的标配。
当然,人也是容易被舆论带节奏。那几年,车商广告铺天盖地,谁不是被说得心痒痒?可回来细品,撑门面也好,追风头也罢,等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时,网上那些段子“不养车心里痒,养了车钱包空”真是一语中的。你会发现,打工人慢慢醒悟:日子是自己的,炫耀给别人看,得自己吞下后果。能不攀比、踏踏实实存点“小金库”,这才叫“会过日子”。
有人说车是“男人的浪漫”,可如今打工人更强调实用,有没有实打实的幸福感、有没有能让全家安心生活的支撑,才是重点。买不买车,不再是标配,更不是身份象征。未来的日子里,也许大家会更务实,更多地选择共享出行、绿色通勤、线上拼车——反正生活总有新出路。毕竟,“面子”只是过去的幻影,“里子”才是现在的刚需。话糙理不糙,赢了面子输了底气,那可不是聪明人的活法。
哦对了,这事您怎么看?要不留言说说:你家小车一年真的用几回?你会不会为了面子硬撑着买车,还是更在意自己钱包的厚度?一起来聊聊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