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最近把“穷”字演绎到了新高度——账面只剩1500万现金,连车联网流量费都付不起,被供应商联想懂的通信连夜“断网”。车主们一觉醒来,车机变砖头;员工们摸着空空的钱包,半年没发的工资刚看到希望,就发现公司账户里的钱可能还不够给高管们发一个月工资。这哪是造车新势力的破产重整,分明是现实版《西虹市首富》的反向操作:王多鱼发愁怎么花光10亿,哪吒发愁1500万怎么活下去。
一、1500万在汽车圈算什么?可能不够买个车位,但够哪吒“表演”半年
先看一组魔幻数据:截至8月底,哪吒汽车总负债260多亿,已确认的债权就有51亿,欠5000多名员工工资4.6亿,而公司账上的银行存款,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是1500.91万元。这1500万是什么概念?在北上广深,可能只够买个像样点的车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连研发一款车的螺丝钉都买不起——要知道,蔚来李斌曾说“没有200亿别想造车”,现在哪吒拿着200亿的万分之七点五,还想上演“绝境求生”?
更讽刺的是,这1500万还要掰成几瓣花:一方面要跟供应商谈判“赊账续命”,比如求着联想懂的通信别断网;另一方面要给员工发工资——此前半年工资缓发,核心人才跑了不少,现在突然宣布“全薪计发”,但高管工资得“封顶”,创始合伙人直接“停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招叫“拆东墙补西墙”,但问题是:东墙早就塌了。
假设哪吒现在有1000名员工,平均月薪1万元,1500万刚够发1.5个月工资。可别忘了,他们还欠着4.6亿的历史工资呢!这就好比一个人欠了信用卡260万,兜里只剩1500块,却宣布“从今天起每天吃米其林,欠款以后再说”——不是勇气可嘉,是压根没算明白账。
二、“断网”事件戳穿皇帝的新衣:车联网不是服务,是车企的“催命符”
哪吒汽车真正的“社死现场”,是9月11日那场突如其来的“断网”。车主们发现车机导航用不了、远程控制失灵,一查才知道:联想懂的通信因为“欠费”,单方面终止了流量服务。更绝的是,联想懂的反手就推出“哪吒车主流量保障计划”——想上网?掏钱买套餐!
这波操作把“商业无情”四个字刻在了哪吒车主的车标上。要知道,车联网服务不是 optional(可选),而是新能源汽车的“水电煤气”。现在哪吒连“煤气费”都交不起,车主们买的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个需要持续“氪金”的“大号”。有车主吐槽:“早知道车联网要自己买流量,我当初不如买个诺基亚板砖车,至少能砸核桃。”
而哪吒的回应堪称“甩锅教科书”:“联想懂的未提前告知就断网,我们保留追责权利!”可联想懂的也不是软柿子:“我们催了半年债,你们一分没给,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欠费就停机。”两边各执一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果哪吒账上有钱,联想懂的会为了这点流量费砸自己招牌吗?说到底,还是穷闹的。
三、93亿应收账款VS 1500万现金:哪吒的救命稻草还是“画饼充饥”?
管理人在债权人会议上还披露了一个“好消息”:哪吒有93亿应收账款。乍一听,93亿!比1500万多了620倍,足够还清欠薪还能剩88亿!但稍微懂点财务的人都知道,应收账款这东西,在破产重整案里约等于“薛定谔的钱”——可能收得回来,也可能收不回来;可能明天收,也可能永远收不回。
这93亿应收账款里,有多少是下游经销商的欠款?有多少是供应商的返利?又有多少是已经破产的关联公司的“坏账”?如果这些钱真能收回来,哪吒何苦连42万的承兑保证金都要算进账面资金里?这就像一个赌徒输光了裤衩,却拍着胸脯说“我外面还有93万欠条,等我收回来就东山再起”——问题是,债主们愿不愿意等?
更魔幻的是,哪吒一边说自己有93亿应收账款,一边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应收账款是“假的”,要么公司早就被掏空了。反正不管哪种情况,债权人听完估计得当场心梗——260亿债务,1500万现金,93亿“画饼”,这账怎么算都是“资不抵债”的死局。
四、高管降薪、创始人停薪:作秀还是真改革?
为了“维持运营”,管理人推出了一系列“节流”措施:核心岗位全薪计发,高管工资“封顶”,创始合伙人停发工资。听起来很励志,对吧?但仔细一琢磨,全是破绽。
首先,“核心岗位全薪计发”——核心岗位有多少人?如果核心岗位有200人,月薪2万,每月就要400万,1500万只够发3.75个月。然后呢?继续欠薪?
其次,“高管工资封顶”——原来高管工资有多高?如果某高管月薪100万,现在封顶5万,确实降了95%,但问题是:一个账上只剩1500万的公司,高管月薪5万合理吗?普通员工半年没发工资,高管却能拿5万,这是“共渡难关”还是“劫贫济富”?
最讽刺的是“创始合伙人停发工资”。创始人拿不拿工资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吒汽车走到今天,创始团队有没有责任?如果当初没有盲目扩张、没有高薪挖人、没有把钱烧在营销而不是研发上,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现在停发工资,更像是一种“姿态表演”——反正工资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零花钱,真正的损失早就通过股权、分红套现了。
五、新能源汽车圈的“泡沫破裂”:不是所有哪吒都能“闹海”,大部分都会“溺水”
哪吒汽车的悲剧,不是个案,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疯狂扩张”后的必然结果。过去几年,只要你敢说“造车”,就能融到钱;只要你敢画饼,就能上市圈钱。于是乎,大家都在比谁烧钱快、谁估值高、谁营销猛,没人在乎“造血能力”——毕竟,只要故事讲得好,总有接盘侠。
但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2025年,当资本潮水退去,我们才发现:原来很多造车新势力连“泳裤”都没穿。哪吒账面1500万,不是最惨的;有的车企连1500万都没有,直接宣布破产;有的车企靠“PPT造车”骗了几十亿,创始人卷款跑路。
而哪吒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纯粹的骗子”,也不是“真正的实干家”。它确实造了车,卖了车,甚至一度挤进新势力销量前五。但它始终没搞明白:造车不是“流量生意”,而是“现金流生意”。你可以靠融资活一时,但不能靠融资活一世。当融资寒冬来临,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成本控制能力,等待你的只有“断网”和“破产”。
六、车主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买了车,却成了“韭菜”
在这场闹剧里,最无辜的是哪吒车主。他们花了真金白银买车,本以为买的是“智能出行生活”,结果买的是“定时断网炸弹”。现在车联网停了,部分车型的导航、远程控制、OTA升级全废了,车子瞬间贬值一半。
更气人的是联想懂的推出的“流量保障计划”——明摆着趁火打劫。有车主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月买5GB流量,一年要花600块,十年就是6000块,比手机流量贵了10倍!这哪里是“保障计划”,分明是“割韭菜计划”。
而哪吒车主想维权?难!找哪吒,哪吒说“我在破产重整,没钱”;找联想懂的,联想懂的说“我按合同办事,欠费就停机”。最后车主只能自认倒霉:谁让你当初贪便宜买了哪吒呢?
七、结语:哪吒的结局早已写好,只是苦了那些相信“造车神话”的人
哪吒汽车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小人物总想干大事,结果把自己玩死”的故事。它没有蔚来的资本靠山,没有小鹏的技术积累,没有理想的精准定位,却想学“蔚小理”烧钱扩张,最终把自己烧得只剩1500万。
现在的破产重整,更像是一场“拖延战术”。1500万撑不了多久,93亿应收账款大概率收不回来,260亿债务更是天文数字。除非有“白衣骑士”带着几百亿现金来救场,否则哪吒汽车的结局只有一个:清算破产。
而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哪吒的“断网”和“缺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它告诉所有玩家:造车不是“过家家”,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也告诉消费者:买车前先看看车企的现金流,别等车买了,车企却“断网”了。
最后,送给哪吒汽车一句话:神话里的哪吒能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然后莲花重生;但现实中的哪吒,割完肉、剔完骨,可能只剩下一堆没人要的“烂摊子”。而那些被断网的车主、被欠薪的员工、被欠款的供应商,才是这场“造车神话”里最可怜的牺牲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