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坐上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开的车,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城市里,感觉特别平稳。
明明前方路口快要红灯了,旁边车道的车刹车灯都亮成一片了,可师傅好像没啥反应,车子却不快不慢、非常顺滑地就慢了下来,最后在停车线前轻轻一点就停稳了。
全程下来,你几乎感觉不到那种猛地往前一冲、又被安全带勒回来的顿挫感。
这时候你心里可能就在犯嘀咕,难道这些老师傅的刹车踏板只是个摆设吗?
他们到底是怎么在不怎么踩刹车的情况下,把车速控制得这么好的?
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玄机,这恰恰是驾驶技术从生涩到纯熟的体现。
那些我们口中的“老司机”,他们并不是完全不用刹车,而是把刹车当作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不是一个常规的减速工具。
他们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一套组合拳,核心就是把功夫下在平时,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
首先,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新手和老手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对路况的预判能力。
新手开车,注意力可能大多集中在车头前方几十米的地方,脑子里想的是“我现在该怎么办?”。
而一位有经验的驾驶员,他的视线放得非常远,甚至能越过前面那辆车的车顶,去观察更前方的车流动态、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甚至是路边行人的意图。
他脑子里想的则是“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前方路口是绿灯,但已经开始闪烁,或者读秒只剩下最后几秒。
新手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赶紧踩一脚油门,想抢在变灯之前冲过去。
结果很可能是刚到路口,黄灯亮了,只能一脚急刹车停在路口,车上的人被晃得前仰后合,既不安全也不舒适。
而老司机的处理方式就完全不同。
他可能在距离路口还有一两百米的时候,看到绿灯在闪,就已经开始松开油门了。
他心里会快速盘算一下:以现在的车速和距离,冲过去的可能性不大,就算勉强冲过去了,前方不远可能就是下一个红灯,或者会汇入更慢的车流,并没有实际意义。
所以,他会选择最从容的方式,利用车辆自身的惯性,让车子平稳地滑行过去。
等车子溜达到停止线附近时,车速已经自然降得很低了,这时候只需要用脚尖轻点一下刹车,就能稳稳当当地停住。
整个过程平顺、省油,还给了自己和其他交通参与者足够的反应时间。
根据一些交通数据分析,城市道路中超过四成的追尾事故,都和预判不足、跟车距离过近导致反应不及时有关。
老司机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实际上是从根源上减少了大量需要紧急制动的情况。
其次,是对于油门踏板的精妙控制。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油门就是用来加速的,刹车就是用来减速的。
但在高手看来,油门同样是最高效、最舒适的“减速器”。
车辆在行驶时,本身就带有巨大的惯性,当你把脚从油门踏板上挪开,但并不踩刹车,此时发动机本身会产生一种牵引阻力,再加上空气阻力和轮胎的滚动阻力,这些力量会共同作用,让车辆非常平稳地自然减速。
这个过程我们通常叫做“带挡滑行”。
对于现在主流的电喷发动机汽车来说,行车电脑非常智能,当你带挡滑行时,它会检测到你没有加速的意图,就会自动减少甚至停止向发动机喷油。
这意味着,这种减速方式不仅能让乘坐者感觉舒适,还能实实在在地省油。
有专业测试表明,在同等路况下,习惯于频繁踩刹车和急加速的驾驶方式,要比善于利用油门控制车速的驾驶方式,油耗高出百分之十五到三十。
所以,当老司机预判到前方需要减速时,他们的第一动作不是把脚挪到刹车上,而是先松开油门,让车辆“飞”一会儿,利用这段滑行距离来消化掉多余的速度。
再进一步,对于手动挡汽车,或者带有手动模式的自动挡汽车来说,还有一个更高级的技巧,就是利用档位来辅助减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动机牵引制动”。
这个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通过降低档位,让发动机的转速被动升高。
由于你没有给油,高转速的发动机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运转阻力,这股阻力会通过传动系统反作用于车轮,形成一股很强的“拖拽”感,从而达到非常明显的减速效果,而且比直接踩刹车要线性、柔和得多。
这个技巧在一些特殊路况下,可以说是保障安全的神技。
比如在中国西南地区,像川藏线、滇缅公路等,经常会遇到连续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长下坡路段。
如果一位驾驶员只懂得用脚踩刹车来控制车速,刹车片和刹车盘会因为长时间的剧烈摩擦而温度急剧升高,当温度超过一定极限后,就会发生“热衰退”现象,直白点说就是刹车突然失灵了,后果不堪设想。
而有经验的司机会在进入长下坡之前,就提前挂入一个较低的档位,比如三挡或者二挡,利用发动机强大的牵制力来稳稳地控制住车速,脚下的刹车只作为辅助,在需要进一步减速时才轻点一下。
这样就能让刹车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冷却,极大地提升了行车安全。
最后,以上所有的技巧,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良好的驾驶心态和习惯,特别是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
老司机之所以能从容地进行预判和操作,就是因为他给自己留足了时间和空间。
他们开车的心态是“防守型”的,不争一时之快,始终与前车保持一个既能看清前方路况,又能在紧急情况下从容刹停的安全距离。
这个距离就是他们的“缓冲区”和“反应区”。
在他们看来,路上那些频繁变道加塞、油门刹车交替猛踩的行为,不仅极度危险、耗油,而且从整个行程来看,并不能快多少,是一种效率很低的驾驶方式。
他们追求的不是某个瞬间的极致速度,而是整个旅途的平顺、安全与高效。
所以说,“不轻易踩刹车”并不是一个刻意追求的动作,而是在丰富的经验、精准的预判、细腻的操作和一颗平和的心态共同作用下,自然而然达成的结果。
这是一种驾驶的智慧,也是一种对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