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来了!赛力斯前身竟是东风小康?从微型面包到问界,逆袭藏3个关键

赛力斯如今凭借问界系列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放异彩,但其发展历程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逆袭史。它的前身可追溯至1986年成立的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初期资产不足30万,仅靠生产家用电器弹簧和微车坐垫弹簧艰难起步。历经转型,从涉足摩托车、汽车减震器领域,到2003年借助与东风集团的合作,以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的身份进军汽车工业,生产东风小康微型面包车,逐渐在传统汽车领域站稳脚跟。2016年,赛力斯开启新能源转型之路,成立品牌并在后续几年陆续获得生产资质,推出首款电动汽车SF5。2021年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成为关键转折点,共同打造的AITO问界系列迅速打开市场,让赛力斯实现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瞩目的华丽转身。本文将深入剖析赛力斯各个发展阶段,结合行业数据、市场趋势及真实车主反馈,还原其成长脉络,探寻成功背后的秘诀。

答案来了!赛力斯前身竟是东风小康?从微型面包到问界,逆袭藏3个关键-有驾

一、创业萌芽:从弹簧厂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一)起步:靠弹簧打下第一桶金

1986年,在重庆巴县,张兴海创立了“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这便是赛力斯的最初雏形。当时,工厂资产微薄,不足30万元,主要业务集中在家用电器弹簧以及微车坐垫弹簧的生产。在那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张兴海凭借技术创新,研发出方丝弹簧,迅速在国内洗衣机弹簧市场占据了约90%的份额,一举成为业内赫赫有名的“弹簧大王”。这一阶段,工厂虽小,但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在弹簧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为后续发展积累了原始资金和技术经验。

(二)转型:进军减震器领域

1995年,工厂改组为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此为契机,企业开始涉足摩托车减震器和汽车减震器领域。凭借此前在弹簧制造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工艺,公司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认可,还远销海外,并且成功成为长安汽车的供应商。这一转型意义重大,标志着企业从单纯的弹簧制造向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拓展,产品结构得以优化,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也逐步从一个小型弹簧厂转型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汽车零配件公司,为未来进军整车制造奠定了基础。

二、进军整车制造:在传统汽车领域的曲折探索

(一)初次尝试:摩托车整车制造的短暂旅程

2002年,渝安集团试图进军摩托车整车制造领域,成立了新感觉摩托车有限公司和销售公司。然而,由于当时摩托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市场饱和度高,在经过短短一年的尝试后,企业不得不退出这一领域。这次尝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企业积累了宝贵的市场经验,让企业管理层对整车制造行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关键突破:获得汽车整车生产资质

2003年,东风集团旗下一家生产微型面包车的合资公司出现亏损,开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张兴海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与东风集团合资成立了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由此成功获得汽车整车生产资质。为了满足生产需求,次年,公司在重庆创建了重庆渝安淮海动力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微车发动机。2005年,第一辆“东风小康k07”在武汉上市,凭借其经济实用的特点,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热销。2006年,产品更是出口到阿拉伯地区。2007年,重庆小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并控股动力公司,东风小康在这一时期发展迅猛,成为中国微型面包车市场四强之一,并且通过了欧洲标准认证,获得了进军欧洲市场的通行证。此后,东风小康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路线,建立起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借助国家拉动内需、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销量一路攀升。到2010年,企业建成了十堰和重庆两大生产基地,产能达到年产50万辆,在传统微型面包车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持续探索:乘用车领域的得与失

2013年,东风小康成立“东风风光”子品牌,正式涉足乘用车领域,并聚焦SUV发展战略。初期推出的几款车型受到市场热捧,产销量逐年上升。以2015-2017年为例,SUV产销量从2015年的6万台迅速涨至2017年的19万台,整体汽车销量也突破40万辆。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的不断上升,传统燃油SUV市场受到冲击,东风小康的燃油SUV销量在2018年后急剧下滑。2019年和2020年,其销量仅完成15万台和9万台。这一阶段的发展表明,在传统汽车领域,企业虽然在某些细分市场取得过成功,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冲击,传统燃油车业务面临巨大挑战,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答案来了!赛力斯前身竟是东风小康?从微型面包到问界,逆袭藏3个关键-有驾

三、战略转型:开启新能源汽车之路

(一)转型开端:布局新能源领域

2016年,小康股份成功上市A股,开盘即封44%涨停,成为重庆第三家A股上市汽车整车企业。同年,企业开始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重庆东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改名为“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并成立了品牌“赛力斯”。这一举措标志着企业正式将发展重心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移,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此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需求逐渐释放,赛力斯的这一战略布局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为后续发展抢占了先机。

(二)资质突破:为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对于赛力斯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赛力斯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新能源乘用车投资项目核准。随后,企业按照国家发改委核准文件进行了项目投资,并于2018年成功通过工信部生产准入审核,这意味着赛力斯拥有了生产和销售的双资质。这两项资质的获取,是对赛力斯研发、生产能力等多方面的认可,为企业后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能够合法合规地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三)产品推出:展示技术实力

2019年,赛力斯推出首款新电动汽车SF5,展现了企业在三电技术方面的实力积累。这款车包括纯电型和基于纯电的增程型两种配置,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于续航和动力的需求。与此同时,赛力斯两江智能工厂正式宣布投产,这座工厂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投资额超过80亿元,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具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能力。工厂的投产不仅提升了赛力斯的生产规模和效率,也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标志着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合作共赢:与华为携手创造辉煌

(一)合作开启:推出问界品牌

2021年,赛力斯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这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双方合作推出了AITO问界品牌,并陆续推出了问界M5、问界M7、问界M9三款SUV车型。问界M5一经推出便迅速获得市场关注,其搭载HUAWEI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和HarmonyOS智能座舱,将智能科技与汽车制造深度融合,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极致的智能驾驶体验。华为在智能科技领域的领先技术,如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强大的车机互联系统等,与赛力斯在汽车制造方面的经验和生产能力相结合,使得问界系列车型在市场上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二)市场反响:销量与口碑双丰收

问界系列车型的市场表现十分亮眼。2023年5月,AITO问界第10万辆下线,成为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其中,问界M9更是凭借其卓越的产品性能和豪华配置,以得分率93.9%的优异成绩荣获C-NCAP超五星安全认证,在各项安全测试中表现卓越。在市场销量方面,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有望达到1100万辆,且渗透率即将连续6个月超过50%,在这波行业发展浪潮中,赛力斯凭借问界系列车型成功分得一杯羹,销量稳步攀升,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截至2025年2月19日,赛力斯汽车市值已达1804亿,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众多车主反馈,问界系列车型的智能座舱操作流畅,功能丰富,如智能语音助手能够快速准确地执行各种指令,极大地提升了驾驶便利性;车辆的动力性能强劲,续航表现也较为出色,在同级别车型中具有明显优势。

(三)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

在与华为合作的过程中,赛力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仅2023年研发投入就达到44.38亿元,同比增长42.90%,累计核心研发投入超120亿元。2024年,赛力斯魔方平台横空出世,集底盘、车身、动力、软件、安全于一体,实现了对传统汽车平台的创新发展,兼容超增、纯电、超混三种新能源动力形式。这一平台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赛力斯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为企业未来的产品布局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基于魔方平台,赛力斯有望推出更多不同类型、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持续巩固和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答案来了!赛力斯前身竟是东风小康?从微型面包到问界,逆袭藏3个关键-有驾

五、赛力斯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因素剖析

(一)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

回顾赛力斯的发展历程,其管理层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从最初果断从弹簧制造转型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到抓住机遇进军汽车整车制造领域,再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及时布局并坚定转型,以及与华为开展深度合作,每一步战略决策都顺应了市场发展趋势,为企业赢得了发展先机。例如,在2016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起步时,赛力斯就果断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并创立品牌,提前布局新能源领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和果断决策能力,是赛力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

在发展过程中,赛力斯始终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无论是在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阶段,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攻克三电技术等核心难题,以及在与华为合作后,共同推进智能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都体现了企业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例如,赛力斯在电池技术方面不断探索,致力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充电速度;在电驱动系统上,研发出高效的电机和电控系统,提升车辆的动力性能和驾驶体验。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使得赛力斯的产品在市场上具备了差异化竞争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三)合作与资源整合能力

赛力斯与东风集团、华为等企业的合作,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合作与资源整合能力。与东风集团的合作,帮助赛力斯获得了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借助东风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迅速在传统汽车市场打开局面。而与华为的合作,则为赛力斯注入了强大的智能科技基因,实现了汽车制造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赛力斯成功推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问界系列车型,实现了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华丽转身。这种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与资源整合模式,为赛力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六、总结:赛力斯的发展对行业的启示

赛力斯从一个小小的弹簧厂发展成为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明星企业,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也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诸多启示。

对于传统汽车企业而言,面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的浪潮,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转型决心。及时调整战略布局,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寻求合作机会,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新能源汽车新势力而言,赛力斯的成功表明,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还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通过与科技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等的合作,弥补自身在某些领域的不足,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赛力斯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值得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赛力斯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