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着N9,大概还没怎么折腾出个门口的感受,但车子那股稳重感就让我有点惊讶。走在路上,感觉比起那个之前试驾过的同级别问界M8,腾势N9的底盘更扎实点,像那种稳到不太留意但又能感受到底层的感性。
昨天和朋友闪了个面,他顺口问:你觉得这车,跟大多品牌的六座SUV差在哪?我还真一时没答好,他指的除了空间,就是那一点用料超实在的感觉。你知道吗?其实这也是我心里琢磨的——在大众心里,豪华不只是外观漂亮,更是那点用料看得见的厚实。
新款车刚出来,我估算成本提了点成分(样本少,估算),主材比如Nappa皮、钢材用量明显多了。比起普通车型,这车在用料方面似乎在偷偷加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点。有人可能会觉得,花个四十万买个六座SUV,能用到真皮、超高清屏和零重力座椅,已经超出预期,但我会问:这车的底盘调教、电子架构是不是也同步升级的?毕竟,配置再豪华,底盘和电子体验才是用到嘴边的安心。
比亚迪供应链的策略倒挺像我买菜——你得不断调整新鲜度和丰富度。比如说,现在车会OTA升级长续航,这个似乎也像手机一样,刚买就要补丁。这大概也是比亚迪大的布局思路:不要硬拼最强性能,而是永远告诉你,你可以等更好。
突然想到一件事: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一张照片纪录了N9的内饰角度,那金山棕配色的质感确实用料细腻,但实际感受还得看坐上去是不是一碰就软?别一味光看指标,日常用着才是真的用料。
问题来了:这车的空间够用吗?我以前试过几款六座SUV,有的空间很充裕,但坐进去后发现腿部空隙都得偏斜,其实还得加上对空间的占比感受。我想问,腾势N9拉开距离的关键武器能不能搞定后排长途除压不压困的问题?
再看这个配置,17.3英寸的超清大屏,操作体验似乎很顺手。之前朋友在车里说:这界面都快和手机一样了。我心里琢磨,家用智能系统的流畅度,是不是也得看软硬结合。你知道那种软件按钮反应慢啥的,平常用起来就会觉得"麻烦"。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腾势N9用的这套易三方系统我没细想过,它到底能支持多少第三方软件?有没可能因为智能系统过于封闭,反倒让车子多出了点科技感盲点?好像很多厂家都在追求技术炫耀,但实操差别就像厨师用的刀,刀要锋利还得好用。
至于动力,那也让我觉得挺靠谱。新车配了插混2.0T高效发动机,油耗是不是也会相应变高?心算了下:百公里油耗估算在8升左右(体感,偶尔也会低点),算上电,效果怎么说呢?电费和油费的平衡点其实挺难把握的,尤其像这个近千匹马力,实际用起来,是不是有点杀鸡用牛刀?
说到这里,我发现比亚迪在这个级别的车型上,把技术堆得越来越扎实。比如云辇-A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感觉就像给车穿了一层隐身衣。提前识别坑洼,也许平时开在城市里,只是一场看不见的保镖。
其实我挺好奇,那些科技感背后的研发是不是也像生活中的锅碗瓢盆?要不断调整、借鉴、迭代。腾势N9这么快出新款,说明比亚迪毕竟在大六座领域发力挺猛,但它是不是也在用有限的成本做无限的升级呢?看到这我又想到一个疑问:这些配置升级,明年价格会不会再涨一波?
腾势如今的战场已经不是单纯的买车人,它还关乎一种生活的格调。能否赢得消费者,除了配置和空间,还得看用户的心情——哪个细节能触动你,我猜大概是那点稳到极致的底盘,或者那比一年前多一层的技术创新。
我突然发觉,很难用一句话把这车剖析清楚。它像极了一直在快步跑的一个人,走得快,变化也快,究竟跑得有多远,还得看下一次升级后,能不能把那点实打实的性能留在心里,到底谁更看重细节,也只有买了车之后才能找到答案。
难道我还会再去试试第二款?或者,真正让我在意的,还是那点空间的触感——跟朋友在车里坐一坐,突然发现,他那句我还挺喜欢这个座椅的,让我觉得这次的投资,还藏着点温度。
说到这,我差点忘了问:你觉得,快速迭代是优点还是负担?
这片小天地,每次打量新车,总觉得它像个不断变化的故事。而你,会不会也在等待下一次翻新之后的惊喜,还是就这样,慢慢看它成长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