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转型浪潮汹涌的当下,丰田汽车仿佛逆水行舟,固执守旧、宛如昨日黄花,一再被贴上诸多负面标签,甚至被行业调侃为车界“诺基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丰田汽车的赚钱能力却依旧稳居车企顶流。
5月8日,丰田汽车公布了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的业绩。在这一财年里,丰田汽车营业收入高达45.09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9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利润为5.35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84亿元),同比增长96.4%;净利润为4.9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9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更是达到了101.7%。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在营业利润上突破“5万亿日元”,这一惊人表现不仅是品牌创建近百年来的首次,丰田更是成为第一家达成此目标的日本车企。
要知道,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蔚小理在内的国内18家主流车企,在2023年的净利润加起来也不过9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一家丰田汽车的利润顶中国车企总和。
全球销量破千万大关,混动占比1/3
丰田的成功绝非毫无缘由,2024财年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品牌战略上的谨慎布局,汇率变动带来的有力影响,以及遍布全球各地良好的市场表现。
新冠疫情期间,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彼时的丰田与多数企业一样,经历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心理落差。
直至疫情结束以后,随着供应链逐渐修复、市场供应回暖,才使得丰田前几年被供应不足压抑的需求得以释放。同时,借助更高效的全球体系,丰田顺势抢占了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2024财年,丰田汽车全球生产量达到997.17万辆,同比增长9%;全球销量达到1030.95万辆,同比增长7%。
细分地区来看,北美市场作为丰田最大汽车市场,全年销量超过280万辆,同比增长14%;欧洲和印度市场也同样增长强劲,而中国市场销量增长仅为1.4%,导致丰田汽车未能实现全年销售1040万辆的目标。
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丰田一直对“纯电”不太热衷,而是将更多精力聚焦到混动车型上,这一点从财报数据上明显能看出差距。在丰田汽车千万级销量中,混动车型逐渐担起“扛把子”重任,达到447万辆的体量,同比增长了24.5%,占据总销量的三分之一;纯电汽车的销量仅为11.67万辆,占总销量1.13%,存在感微乎其微。
丰田汽车单车利润实现了成倍增长。根据丰田汽车官方说法,去年丰田每辆车平均利润较2022年度猛增2倍,达45万日元(约合2.09万元人民币)。
全球各地区销量的提升以及单车利润的提高,给丰田汽车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24财年,丰田在日本地区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6%;北美地区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6%;欧洲地区的营业收入同比激增32.9%;而在亚洲地区,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
对于丰田汽车而言,挣钱才是首要目标,并不想盲目追求纯电汽车。
除了产销两旺之外,日元贬值也成为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度,丰田的外汇决算汇率是1美元可兑换145日元。到了今年3月底,日元汇率已经贬值到155日元。对于丰田来说,每贬值1日元,就会产生约500亿日元(约23亿元人民币)的增益效果。
2025财年,全球第一丰田打“安全牌”?
尽管吸金能力如此强悍,但丰田汽车却下调了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的营利预期。
丰田汽车官方预计,2025财年销售收入为4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营业利润为4.3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9.7%;预计净利润为3.5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7.8%。
官方给出的解释为,丰田新的一年将投入3800亿日元的“人力资本”投资,用来支持供应商和经销商这些劳动力成本,并针对“多途径”战略进行投资。
不久前,丰田工会要求提高向员工发放更高奖金,比此前7.2个月的最高水平还多加了4个月。一旦要求获得同意,这将是丰田汽车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度奖金。
同时,丰田汽车还需要应对产品质量困扰。2022年,日野汽车被曝出引擎尾气排放和油耗数据造假等问题。日本调查委员会发现,日野汽车造假行为至少从2003年就开始,时间跨度近20年,并非公司此前公布的2016年左右。
紧接着,丰田汽车相关的负面新闻一再被曝出。去年子公司大发汽车因被发现在侧面碰撞安全测试中作弊而暂停全球发货;今年丰田所属企业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生产的4款发动机被曝出“尾气排放测试数据造假”。
人力成本的上升、产品质量引发的舆论声讨,都让丰田汽车的声誉大打折扣。但在行业看来,丰田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挫折,或是此番“保守预测”的重要因素。
先看一组数据,2024年一季度全球汽车销量排名车企中,丰田汽车排名第一,市占率为10.6%,也是唯一一家超过10%的汽车集团。其中,北美市场是丰田汽车最大的市场,市占率为14%,同比增长1.7%,欧洲市场则为7%,南半球则为14%。可以说,丰田汽车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依然强盛。
唯一不同的是,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市占率仅为4%,同比下滑1.4%。虽然丰田汽车在华表现已是日系品牌最佳,但难掩走势疲态。
“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变游戏规则。”丰田首席财务官宫崎洋一表示,丰田在某些领域远远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需要忍受几年的困难,避免陷入与本土品牌的价格竞争。
对于丰田汽车而言,既要应对来自中国自主品牌崛起带来的冲击,又要推出适应新能源市场的新车产品,才能在价格战中顺利突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