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不做增程”,长城打响技术革命!

‍‌‌‌‌‍‌‌‌‍‌‌‌‍‌‌‌‍‌‌‌‌‌‌‍‌‌‌‌‍‌‌‌‌‍‌‌‌‌‌‍‌‌‌‌‍‌‌‌‌‍‌‌‌‌‍‌‌‌‌‌‍‌‌‌‌‍‌‌‌‌‍‌‌‌‌‍‌‌‌‌‌‍‌‌‌‌‍‌‌‌‌‍‌‌‌‍‌‌‌"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掷地有声的宣言仍在回荡, 这番充满火药味的表态,将新能源技术路线之争推至舆论焦点。在增程式电动车占据新势力半壁江山的当下,这家传统车企的强硬立场背后,藏着怎样的技术逻辑与市场考量?

“打死不做增程”,长城打响技术革命!-有驾

穆峰在魏牌全新高山预售会上,将矛头直指增程式技术的关键痛点。根据长城内部测试数据,增程系统在 120km/h 高速巡航时,因能量需经历 "燃油→发电→驱动" 三次转换,综合效率损失可达 30% 以上。相较之下,Hi4 混联系统通过智能切换动力模式,在中高速场景缩短三分之二的能量传递路径,效率提升 13%;高速爬坡时更可通过档位调节发动机负荷,较增程式再优化 15%-20% 效率。

这种技术自信源于长城 200 亿研发投入打造的 Hi4 架构。该平台特有的双电机混联拓扑结构,既能实现纯电驱动、串联驱动、并联驱动等多种模式,又可保持发动机直驱能力。在馈电工况下,系统可维持动力不衰减的特性,与增程式常被诟病的 "高速失速" 形成鲜明对比。

新势力车企普遍选择增程路线,源于其无需复杂机械传动装置,开发周期可缩短 30%,研发成本降低 40%。这种 "短平快" 的技术路径,恰好契合资本市场的盈利诉求。

当 "够用就好" 的实用主义遇上 "精益求精" 的技术理想,这场关乎行业走向的路线之争,或许需要更长时间来验证胜负。

#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