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有谁在争抢固态电池?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争夺的焦点正是被誉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固态电池技术。这场竞赛的参与者不仅包括车企和电池巨头更吸引了科技公司初创企业甚至国家力量的加入。

2025年,有谁在争抢固态电池?-有驾

车企阵营:从观望到all in

丰田:砸了1000亿日元研发,2027年要量产,专利最多。

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国巨头,一个买公司,一个搞新技术,都想抢先。

蔚来、理想:不想被卡脖子,自己搞研发,甚至收购国外公司。

电池巨头:技术路线的生死竞速

全球动力电池格局或将因固态电池重新洗牌。

宁德时代凭借在液态锂电池积累的制造经验,率先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但其全固态方案面临硫化物电解质量产难题。相比之下,韩国LG新能源选择与通用汽车合资建厂,押注硫化物路线;松下则坚持与丰田深度绑定,计划在大阪建设专用产线。

初创企业的表现同样亮眼。美国QuantumScape的金属锂负极技术获得大众集团3亿美元追加投资;中国辉能科技宣称其氧化物电解质方案已通过针刺测试,正在浙江建设GWh级产线。这些企业的估值在2024年平均暴涨300%,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技术突破的期待。

2025年,有谁在争抢固态电池?-有驾

国家层面的战略博弈

主要汽车工业国都将固态电池视为战略资源。中国将其列入"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项补贴引导产业聚集;日本经济产业省牵头组建"锂电池产业联盟",协调丰田、松下等22家企业共同攻关;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本土生产的固态电池提供额外35美元/kWh的税收抵免;欧盟则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确保锂、钴等上游供应。

2025年,有谁在争抢固态电池?-有驾

为什么抢?

这场争夺的本质是对未来出行话语权的掌控。据高工锂电预测,到2030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而现阶段的技术路线选择将决定未来产业格局。正如某位行业专家所言:"赢得固态电池,就赢得了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