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大概是去年,行业里的压力突然变得紧张,销量开始走下坡,整个自动驾驶、智能化、纯电续航,好像都成了必争之地。你看最近市场上新车发布会,几乎每个品牌都像在比赛似的,推出各种新品。尤其比亚迪,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我自己试过几辆比亚迪车,像唐L、秦Pro、元Pro这些产品线都挺丰富。最近跟朋友聊天,他说,你知道吗,比亚迪的技术进步太快了,副驾助手、自动泊车都快走到无人化了。这句话我还是偶尔会思考,因为进步确实快,可是真能落到每个人生活中吗?自动驾驶稳定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是行业内部精密数据分析师,但从驾驶体验来说,唐L那套激光雷达配合11个摄像头,真得让人觉得哇,厉害。实际用起来,车道保持偶尔还是会自作聪明,比如突然长时间偏离轨道,或者高速上碰到施工区,自动变道会迟疑一秒,这其实反映出技术还在调试中。
这天我刚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份简单统计:唐L的续航一般在215到220km(估算,只是体感)纯电续航范围,综合续航超1150km总是能让人心里踏实点。反倒是钛7,宣称200km纯电续航,实际用车时,冬天会缩水一些,可能在180到190之间(样本有限)。那到底哪辆更实用?这其实得看需求,我们家里亲戚说:要大空间,都七座,干嘛还要犹豫?但我觉得,一分钱一分货,我们得明白,配置越多,维修保养也不便宜。
这样对比一下,唐L的配置更偏豪华。去看看内饰:那块旋转屏、丹拿音响、座椅按摩,好像英國贵族的私家车,但钛7的内饰相对简洁,硬朗的方盒子风格,走越野路线,表面上看,豪华感没那么强烈。这让我反问,你是不是喜欢硬汉派?男人大多喜欢方盒子那种硬朗的感觉,特别是看着外形就觉得是不是可以开去荒野冒险。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看来硬派越野,配置上确实跟豪华车有差距。是不是由于研发线上的资源限制?或者说,比亚迪的技术团队只是优先打造动力和续航,内饰和智能化方面留给后面追?我不细想过,但觉得可能是这样——供给链资源有限,加上开发时间紧张,他们喜欢先把技术和电池做出来。
问题来了,钛7虽然更便宜一些,调校风格更硬朗,配置也偏基础,但我觉得,买这个车的用户,是看重越野、实用性多一点。你会不会觉得,这类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其实没那么重要?还是说,现在的年轻人,反而更喜欢那种酷炫的硬汉造型?难说。
我还记得那天和销售聊过,他说:钛7很横,不喜欢那种花哨的内饰,更喜欢硬朗的风格。我心里想,这其实挺好,毕竟不同人喜欢的点不一样。其实这我也理解。你要花钱买配置,买面子,还是买实用?真要比拼,哪辆车更耐用,维护成本会不会爆表?我心里在估算,钛7的基础版,油耗在6.4L/100km(WLTC),换算成,差不多每公里要0.4元,油箱55L,大概能跑860公里,没有考虑高速拥堵状况。大致一个家庭出行的成本架构。
说到这些,突然想到,如果给你让我选择,哪种更合适?这个问题还挺急的。你知道,车就像鞋子,穿得舒服不舒服,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心里有数。有人偏爱大空间,觉得全家出行要甩开无忧;有人就在意驾驶感,喜欢操控在手的爽快。这两辆车的差异,除了配置外,还在于自己想要什么。
我刚才也想过,市场上还会不会出现1.8T、2.0T的车型给我们多点选择?一方面,这倆车的调校和动力匹配挺到位,1.5T动力其实已经够用,但你说会不会搞一些更大排量,让油耗降低、驾驶更有劲?反正我觉得,像我们这类普通家庭,真碰到那种性能怪兽的可能性不大,但偶尔也会幻想一下如果有个大排量的,出个小毛病还能撑过去。
啊,说到毛病,心里又在琢磨,新能源车的售后怎么跟得上?以我观察,唐L的电池管理系统很成熟(这段先按下不表),但钛7那套,硬派越野的调校可能意味着电池更靠近底盘,维修工说,碰到坑洼可能快损耗。我其实也没细想过,这个未来怎么平衡。谁说越野就不能用优化的电池?估算一下,钛7的对外放电6kW,开出去拉几块手机电池一样,但用久了会不会降低续航?这是个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选择究竟在哪?配置、空间、操控、性能,每个角度都在打折扣。其实没有绝对的好坏,主要看你需要什么——也许有人真只看操控感,反正我也会选择性忽略掉一些鸡肋的配置,甚至觉得反正车在跑,反正油耗就那样。但我也会担心,长久下来,维护成本是不是会吓死我。
这次讨论没完,反正我感觉这两车都挺有趣的。你说,再过几年,新能源车会不会变得像手机一样,更新换代快到让人头晕?我有个猜测,不细想过,可能未来的车会更像智能手机,自动识别路况,甚至能自己跑起来。但这个猜测能不能实现?还是云里雾里。
一个家中小朋友问我:爸爸,这车能带我去沙滩吗?我笑了。就算是硬派越野,也还是概率买来带娃去郊游的。你觉得,这个实用就应该是第一考虑的理由吗?还是说,心里那点酷不自觉就占了上风?
你有没有觉得,选车的感觉像是买鞋子,合脚最重要?只不过这脚在车的世界里,藏得更深一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