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大家留意了没有。
咱们现在一聊起电动车,好像默认的讨论方向就是续航里程得奔着一千公里去,车里头没块比家里电视还大的屏幕都不好意思叫智能汽车,加速能力不跑进三秒俱乐部都算不上高性能。
各大车企好像都在进行一场军备竞赛,把冰箱、彩电、按摩椅这些东西一股脑地往车里塞,恨不得把家都搬到四个轮子上。
这固然体现了我们汽车工业的飞速进步,但咱们平心而论,每天开着这么一个配置拉满的“移动宫殿”,在早晚高峰的滚滚车流里挪动,是不是有点儿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就在所有人都拼命给汽车做加法的时候,法国雷诺集团旗下的达契亚品牌却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一款名为“Hipster”的概念车,它用一种极其简单纯粹的方式,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日常出行,我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咱们先来仔细看看这台车。
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非常小。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车长只有三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国内非常熟悉的五菱宏光MINIEV,车长大概是两米九多一点,也就是说,这台达契亚概念车和它基本上是同一个量级的选手。
但让人惊讶的是,就在这么一个玲珑的身板里,设计师硬是塞进去了四个座位。
它的外形设计也很有特点,整体看就像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线条非常简洁,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这种设计思路,我们称之为功能主义,也就是说,每一个设计都是为了实现某个功能而存在的。
比如,你会发现它的四个轮子被推到了车身的四个极限角落,车头和车尾都非常短。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看起来可爱,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拓展车内的乘坐空间,行话叫“四轮四角”设计,能让车厢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车头那两个镂空的矩形日间行车灯,看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里机器人的眼睛,既有未来感,又带着点呆萌,辨识度非常高,往车流里一放,你肯定能一眼认出它。
如果说外观是简约,那它的内饰设计简直可以用“朴素”来形容。
从公布的效果图来看,车里面几乎把所有我们习以为常但并非必需的东西都拿掉了。
你找不到那种贯穿式的超大联屏,甚至连一个像样的中控屏幕都没有,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手机支架。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你的手机就是最好的导航仪、最好的音乐播放器,为什么还要在车里再装一套功能重叠的昂贵设备呢?
这种理念其实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断舍离”的生活态度。
不过,这台车最核心的亮点,还是它在空间利用上玩的“魔术”。
根据官方描述,当车内坐满四个人的时候,后备厢的容积是70升,这个空间确实不大,大概也就放几个背包或者一些零碎物品。
但奇迹发生在当你把后排座椅完全放倒之后,整个后备厢空间会瞬间扩大到惊人的500升。
500升是什么水平?
现在市面上很多紧凑型的家用SUV,后备厢容积也就这个数。
这意味着,这台小车具备了极强的场景适应性。
周一到周五,它可以是你的通勤伴侣,轻松搭载同事或朋友;到了周末,它又能摇身一变,成为你的购物帮手或者短途出游的工具,拉上帐篷或者去超市采购一周的食材,都绰绰有余。
当然,有得必有失,从图片上看,那座椅的厚度和包裹性确实不怎么样,坐久了估计谈不上舒适。
但这恰恰说明了它的定位非常精准:它就是一个解决城市“最后十公里”出行难题的工具,而不是一个让你享受长途旅行的豪华座舱。
接下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续航问题。
在这方面,这台概念车更是把“够用就好”的原则发挥到了极致。
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续航里程数字,而是给出了一个场景化的描述:“它专为日常通勤而生,续航能力足以满足多数出行需求,每周仅需充电两次。”为了证明这不是空话,他们还引用了一组来自法国的数据:当地94%的私家车主,平均每天的行驶里程还不到40公里。
我们不妨就着这个数据来算一笔账。
一天40公里,一周五个工作日就是200公里,就算周末偶尔出门办点事,一周的总行驶里程也很难超过300公里。
这意味着,这台车可能只需要一个200多公里的真实续航能力,就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欧洲城市用户的日常使用,甚至可以做到一周充一次电。
这个思路,其实是在挑战我们很多人根深蒂固的“里程焦虑”。
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总想着万一哪天需要跑个长途怎么办?
但现实情况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90%以上的用车场景都局限在城市里。
为了那10%都不到的“万一”,而去购买一台搭载着巨大、沉重且昂贵电池的电动车,每天拉着这块几百公斤的“累赘”在城里跑,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能源和成本浪费。
达契亚的这种做法,就是要把汽车从这种不必要的内卷中解放出来,让产品回归到它最核心的价值——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文章的结尾提到了一个观点,说现在的车企都在“日本化”,纷纷推出小型车。
关于这一点,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要说把小型电动车这个品类真正做大做强,做到全民普及的,不是日本,而是我们中国。
几年前,当五菱宏光MINIEV以一种颠覆者的姿态出现时,它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在广大的城市和乡镇市场,存在着一个被传统车企长期忽略的巨大蓝海。
这个市场的用户,他们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科技配置,也不追求极致的性能和续航,他们最根本的需求,就是一个能合法上路、能遮风挡雨、价格便宜、使用成本低的代步工具。
从宏光MINIEV开始,长安Lumin、奇瑞QQ冰淇淋、吉利熊猫mini等一系列优秀的国产小型电动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更是在设计、色彩、营销等方面精准地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
可以说,在小型电动车这个赛道上,中国品牌已经领先了全球至少一个身位。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台达契亚概念车,与其说是欧洲车企在学习日本的K-Car文化,不如说是他们在认真研究并学习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
是中国市场验证了这条道路的可行性,是中国消费者用实实在在的购买力,教育了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国际汽车巨头。
未来的汽车市场,必然会走向更加多元化和理性化的发展。
一方面,追求更高科技、更豪华舒适的“移动第三空间”会继续存在,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像达契亚概念车和我们众多国产小电车这样,回归出行本质、经济实用的纯粹工具,也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