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华量成热词,车圈同质化加剧,比亚迪猛士各自出招

“含华量”这俩字,这两年是真的火到没边了,走哪都能听见,“兄弟你那车含华量多少?”这都快成了车圈新的灵魂拷问,大家没事互相盘盘“你升级了乾崑没?”、“鸿蒙座舱体验过没?”——说句实在话,现在要是不沾点华为智驾的边儿,感觉买车都跟少了点什么一样。

你瞧,各家新车发布会,几乎人手一本“含华量”宣传手册,有的主打技术过硬,有的秉持情怀先行。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技术越来越像,小伙伴们坐到车里一通感受,左手一辆、右手一辆,不管什么牌子,体验还真有那么点“傻傻分不清”的感觉。满大街一水的“华智标准版”,这到底是进步,还是走向了一种无聊的同质化?“含华量”飙着飙着,车企自己的灵魂怎么办,还留着点别致的毛线吗?说白了,咱到底是想要一辆有温度的车,还是只要一堆厉害的芯片拼出来的驾驶舱?这事儿,今天就八一八。

含华量成热词,车圈同质化加剧,比亚迪猛士各自出招-有驾

谁还记得那会儿汽车圈流行一句话:“不是不会造车,只是没遇上华为。”这调侃听起来像段子,仔细品一品,背后其实有点苦涩。大家都捧着华为的智驾大旗往前冲,可冲着冲着,自己的那些与众不同、独门绝技,慢慢就隐身了。就好像学校大力推行统一教材,结果学霸和学渣都背一样的卷,考出来分不清谁家娃。车企要不要放弃自己的特色,“集体卷华”,还是得死磕出一条个性之路?哎,问题来了。

又说回技术,豪华电车那边,咱奔驰一直是做优雅和舒适的“天花板”,但在引进华为那套智驾,不玩参数军备竞赛,反而甩出一招“无感交互”。你想象下,平时高速上智驾自动接管,方向盘还模拟着人手轻柔转动,系统唤醒也不唠叨,直接一句“奔驰”就能响应,省掉了繁琐的交互步骤——这些细枝末节,才是奔驰坚持自己的“豪华范”。华为再火,也硬是没压住人家品牌的调性。

含华量成热词,车圈同质化加剧,比亚迪猛士各自出招-有驾
含华量成热词,车圈同质化加剧,比亚迪猛士各自出招-有驾

你琢磨猛士,比起往城市通勤里卷辅助驾驶,新造的“越野模式”就是蹭出了自己的山野血性。大家都在用华为的智驾系统,人家却搞出专门界面,显示各种地形角度数据,辅助驾驶的频率也降低,留出更多手动操作空间,让喜欢操控的用户爽个够。如果玩家实在是懒,那“全托管”开起来,系统就能连上华为的车云,把各种牛逼的路线都推送出来,分级给你选,“挑战模式”还是“休闲小道”,让技术变成越野基因的载体。这样一来,用户图腾感立马上线,猛士的“野”味就算电动时代也没打折。

还有奥迪这种“科技豪华”的老炮儿,也知晓抗同质化最关键的还是自己骨子里的风格。从头到尾坚持数字和机械双核,不一味追求极致数字化,保留了实体旋钮,触觉反馈拉满,还在鸿蒙座舱里搞出数字化服务,用华为算力升级高阶智驾,quattro四驱系统一并扛着走。这路数绝不跟风,不偏废,靠的是品牌的信仰和长期坚持,不是哪个技术来了就一窝蜂换赛道。

其实,追求差异化从来不是玩噱头,也不是今天你有、明天我有。品牌如果真想活得长久,一定是把自己的独门秘籍,持续地、死磕地往用户体验里砸。你想用户选你,是认同你的灵魂,而不是单纯冲着你多加了一个什么“分”。不然技术的新潮流来时,大家都像穿着同款校服的学生,谁也看不出彼此的闪光点了。咱们买的可不仅仅是一套配件,更是认同和匹配自己生活节奏的那股子“合拍感”。

说到这儿,还得聊聊那些面对巨头“技术底座”,自己拼命搞第二技术曲线的车企。换句话说,在已经有华为智驾打底的情况下,你靠啥活出个性的第二春?目前几家玩得溜的,都没把“拿来主义”当成万能钥匙,还是得自研,还是得开脑洞。比亚迪就是典范之一,虽说用上华为MDC平台,但人家还捣腾出自家的“二郎神”三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套装,本事硬是把高速NOA的成本拉低了快三成,障碍物识别精准度还提升不少,这不就是华为能力+自家体系的强强联合么?供应链也是一条线拉到底,换谁都得服气。

含华量成热词,车圈同质化加剧,比亚迪猛士各自出招-有驾

阿维塔就更会玩场景化,声学设计、氛围灯联动、座椅震动反馈,一进车就是沉浸式“人车合一”,自动变道时能像赛车那样座椅震起来,还能配上特定音效,技术是真的会“显摆”,但没杀死体验的温度。玩出这种新花样,不枉费华为那套智驾系统的底气,阿维塔直接在30万级市场杀出个人头。

江淮也在走垂直深耕路径,“尊界”品牌专攻高端商务出行,开发“会议模式”。开车过程中座椅自动调节变舒服,噪声低一点,隐私玻璃升上去,鸿蒙座舱连着企业OA,直接车上开视频会议、签文件,真把智驾系统从一个驾驶工具升格成移动办公室了,这就是精准找痛点的典范。

但说到底,“数据闭环”才是狠活儿。广汽传祺和华为一合体,搭建了“车云一体化平台”,不是傻傻上传数据,还是会认真分析用户的使用行为。比如你有几个充电站常用,系统知道后就会推送附近优惠信息,平时上下班路线高频走哪,提前帮你规划绕开拥堵。传祺家的智驾,越用还越聪明,是真懂用户。

含华量成热词,车圈同质化加剧,比亚迪猛士各自出招-有驾

数据闭环玩到极致,就是搞出整个“生态共建”,猛士科技跟华为一起定制“越野地形数据库”,大家上传探路信息分享给小伙伴们,一来提高粘性,二来让猛士从产品厂商摇身变成生活方式的推动者。

现在这个技术成了行业基础设施,车企比的就是谁拿得稳“巨人肩膀”,走得出自己道路。你要是只能被“华为底座”牵着鼻子,最后就会变成系统的搬运工;你要有主见,能玩场景、能搞数据回馈、能自研,那还真能把自己做成“技术融合大师”。

当然啦,标准化技术底下也能玩出“非标感受”。同一个华为智驾助手,各家怎么设计交互、怎么把场景和品牌连起来,才是真正的体验分水岭。奥迪A6L e-tron的故事就很典型,UI虽然用的是鸿蒙那一套,但实体旋钮和触控板,数字界面上和四环标识混搭,场景交互随驾驶模式自动切。你要是喜欢运动,触屏反馈超级灵敏,语音直接切到性能话题;平时舒舒服服开,系统就简化到核心,语音都温柔不少。这样交互不用重新学,谁都能想当然就搞定,用户体验一下子就上来了。

含华量成热词,车圈同质化加剧,比亚迪猛士各自出招-有驾

比亚迪则更懂带娃家庭(这也是中国家庭用车最能立人设的板块)。直接智驾过程中自动识别后排安全座椅,“儿童守护模式”一开启,空调自动调小、灯光调暗、语音切成给娃专属的卡通提示。哪怕一堵车,前排屏幕自动弹出动画片,捕捉孩子情绪先治好,家长心情也定了。这些“琐事”其实在调研里发现得很早,家长开车带娃大多很焦虑。把智驾搞成家庭温暖守护,比亚迪品牌的温度立马就上来了。

还有猛士的“越野伙伴”,智驾路上不仅能模拟环境音,座舱搞马蹄声、篝火特效,HUD投星空,简直像野外露营,开着开着还提醒你休息,自动发放咖啡券。冰冷的数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会关心你的智能伙伴。用户对品牌情感粘性也升到天花板。

说真的,标准化时代,谁能把通用技术变成专属体验,谁就抓牢了灵魂。不只是“技术微调”,而是用户需求“翻新升级”,让人对你的车有记忆点才经得住时间考验。用户其实根本不在乎你技术参数有多高,而是在乎你能不能让他们生活变舒服一点,“可感知”的价值才是最后的决定力——不是用了什么技术,而是技术带来了哪些生活变好。

跟过去技术堆砌的年代说再见吧,一堆参数,一本清单,号称我比别人多了五个雷达,十颗芯片,百TOPS算力,有用没用还得看实际体验。猛士的地形预判系统,没加新硬件,就是用数据和用户历史做预测,省力方便,这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广汽传祺做车家互联,出门能遥控家电,锅都能提前煮饭,汽车瞬间变成“移动家务小助手”。蔚来优化换电站,合理调配换电资源,余电回收储能,还能践行点绿色出行,社会价值拉满。技术卷归卷,从炫参数转化到解决用户生活中真正的场景难题,才能让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买单。没人真为了激光雷达多两发就掏钱,还得“娃坐着更安全”、“越野更省心”、“工作更便捷”,实在、可见、可持续的价值才是王道。

含华量成热词,车圈同质化加剧,比亚迪猛士各自出招-有驾

到最后,新造车那些年走到今天这拐点,技术狂欢之后是理性反思。车企拼的,不是技术清单,而是用技术帮用户守住幸福生活的那一抹温度。咱们不迷恋配置堆高,而是真正在意,技术到底能不能在柴米油盐和星辰大海之间多帮自己一点点。未来成王败寇,注定属于那些能用技术讲故事、助生活更美好的懂行人。

诶,聊到这儿,咱忍不住问一句:你心里的“好车”,含华量是不是唯一的择偶标准?你愿意为哪种体验掏腰包?都说好的技术是要让生活更有温度,敢不敢留言说说你眼中的“独家记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