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要凉?这话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吧?可东风日产N7横空出世,首小时订单居然破万,这操作着实让人有点儿懵圈。难道说,夕阳产业又焕发生机了?这背后的弯弯绕,可耐人寻味。
这N7啊,定价直接卡在十二三万的区间,一头扎进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地盘。这价格一放出来,不少人心里的算盘珠子就噼里啪啦响起来了。毕竟,合资品牌的金字招牌,尤其是日产,在老百姓心里还是有点儿念想的。就好比小时候,咱妈总觉得洋奶粉就是比土产的好,一个道理。
不过,这N7真就仰仗着“合资”这块牌子就能一飞冲天?恐怕没那么简单。现在的消费者,谁也不是愣头青,光靠情怀是行不通的。你看它标榜的“合资工艺+新锐智能”,这“新锐智能”才是重头戏。
你细品品,现在谁买电车,不瞅一眼自动驾驶、车机系统?这N7号称搭载了Momenta的尖端智驾系统,还有什么全域智能防晕车黑科技,这都是直击用户痒点去的。说白了,它想做的,就是把合资品牌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基业,和新势力在智能化方面的锐意进取相结合。
话锋一转,问题也来了。这“合资工艺+新锐智能”,听着天花乱坠,实操起来呢?现在电车市场,技术更迭速度那叫一个迅猛,今天你还是执牛耳者,明天可能就被拍在沙滩上了。这N7的智能化水平,到底能撑多久?这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再说了,合资品牌搞电动,一直有个迈不过去的坎儿:供应链。电池、电机、电控,这些命脉,合资品牌往往受制于人,成本下不来,技术也难以及时迭代。这N7的电池,用的磷酸铁锂,续航里程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在这个“里程焦虑”依旧挥之不去的当下,这会不会成为它的阿喀琉斯之踵?
更关键的是,这波订单潮里,有多少是真金白银的买卖,有多少是“骑墙观望”的吃瓜群众?现在消费者人精得很,信息渠道五花八门,谁也不是待宰的羔羊。这N7上市后的风评、品控、售后,才是决定它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的试金石。
当我们把视线从N7的订单数字上挪开,会发现合资品牌面临的挑战,远不止技术那么简单。用户维系、品牌焕新,乃至企业基因,都需要脱胎换骨般的重塑。不能再摆着“老炮儿”的谱儿,要真正俯下身段,和用户打成一片。
依我看,N7的上市,与其说是合资品牌的“背水一战”,不如说是它们在电动化大潮下的一次“投石问路”。这水深不深,能不能蹚过去,还得拭目以待。
单凭这区区一小时破万的订单,虽足以说明价格和智能化对消费者的引力,但也仅仅是冰山一角。与固有印象相悖,合资品牌并非全然没有胜算,而是需要更彻底的自我革新。当我们一味地将症结归咎于“品牌暮气”时,是否忽略了它们在供应链、技术迭代方面的掣肘?这场突围赛,才刚刚鸣锣开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