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企大迁徙,奥迪46亿美元押注美国市场,关厂裁员只为活下去

46亿美元——奥迪押上这笔巨款,不是为了扩张版图,而是为了活命。

面对关税壁垒、利润暴跌和来自中国新能源车的穷追猛打,奥迪决定在美国田纳西州建厂,一场属于德系车的生死迁徙正在发生。

今年春天,美国政府突然提高自欧盟进口汽车关税,刀子捅得狠又准。

德国车企大迁徙,奥迪46亿美元押注美国市场,关厂裁员只为活下去-有驾

德国车企本就日子难熬:订单萎缩,电动化落后,能源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奥迪更是雪上加霜,关闭了比利时布鲁塞尔工厂,宣布到2029年再裁掉7500人。

内部有人形容,这是“被迫跳上一辆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不跳就等死。

于是,他们盯上了大众集团在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既有工厂——这座工厂年产能可达15万至20万辆,改扩建能省不少事。

项目预算46亿美元,工期两年多。

如果建成,大众在美国的年销量有望从不足20万辆攀升到30至40万辆。

对奥迪来说,这不是市场拓展,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逃生计划。

美国的诱惑不仅在于市场。

关税免了,补贴还给到位。

德国车企大迁徙,奥迪46亿美元押注美国市场,关厂裁员只为活下去-有驾

《通胀削减法案》规定,只要在美国本土生产并专注电动车,一辆车就能获得数千美元补贴,生产端还有税收减免。

对地方政府来说,这意味着数千个本地高薪岗位和一条更完整的新能源供应链。

难怪美国政府对这笔投资笑逐颜开,态度比春风还暖。

但这条路并非坦途。

美国的政策风向说变就变,官僚程序拖起来没完,熟练工人短缺更是老毛病。

资金上,大众虽有全球优化计划兜底,美国也可能再给补贴,可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入,任何一个环节出岔子都可能让整个项目陷进泥潭。

这桩事的背后,是整个德国汽车业的焦虑。

德国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在今年7月同比下滑了36.8%,上半年市场份额从15.8%跌到12.5%。

大众2025年上半年虽然营收略涨,但营业利润却下滑了11.4%,还在考虑首次关闭德国本土的一家整车厂和零部件厂。

德国车企大迁徙,奥迪46亿美元押注美国市场,关厂裁员只为活下去-有驾

宝马和奔驰也没好到哪去——最近正和美国政府谈判,力争6月达成关税豁免协议。

事实上,全球车企都在为活下去做痛苦选择。

日产在中国关掉了常州工厂,把原本的逍客产线转去大连;本田则在华裁员2000人,关闭两家燃油车工厂,转而建电动车厂。

不同国籍、不同品牌,但走的都是同一条——削成本、保现金流、拼新能源。

看着奥迪背着46亿美元“移民”美国,不免让人想起一句老话:狼来了的时候,羊会往哪跑?

德国车企过去的骄傲建立在全球化和高端制造之上,如今却要为规避关税和补贴诱惑去重构版图。

有人说这是务实,有人说是丧失工业自信,但在资本账本面前,理念往往是最先被牺牲的那一行。

我更关心的是,这样的搬迁会不会只是饮鸩止渴。

美国市场固然重要,可全球车市风向变得越来越快,新能源的玩家越来越多,今天你躲开了关税,明天可能又会有新的规则等着你。

德国制造的魅力,曾是工程师文化与匠心精神的代名词,如果这种基因在迁徙中被稀释,那换来的只是短期的喘息,而非真正的重生。

不过话说回来,企业终究要活下去才有资格谈未来。

对奥迪来说,美国工厂或许是一根救命稻草;对德国汽车业来说,这则像是一声警钟——当你被逼到墙角时,能否像奥迪这样,敢不敢也愿不愿,拿出46亿去赌一个明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