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2025上海车展宣布启动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时,现场掌声雷动。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技术的发布会,更是一次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狙击——在特斯拉因Autopilot事故频陷诉讼、国内某新势力品牌调查显示60%用户未完整阅读功能说明的当下,谁来解决"会开车的用户不会用AI"这个致命难题?
从新手考试到陪驾服务:一场针对AI驾驶痛点的精准手术
小鹏汽车推出的"新手考试+产品经理陪驾"组合拳,像极了民航飞行员持证上岗的严苛流程。美国IIHS研究显示43%驾驶员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而小鹏的解法是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这既规避了类似特斯拉Autopilot事故中的责任争议,更打破了汽车行业"功能交付即服务终结"的传统逻辑。
在训练营设计中,理论考核环节要求用户必须掌握系统边界识别等核心知识,这种看似严苛的门槛实则构建了智能汽车用户教育的闭环。当同行还在比拼算力参数时,小鹏已悄然开辟新战场——让每辆搭载35倍参数量基座模型的智能车,都能找到真正懂它的驾驶员。
线下训练营背后的"人机共治"宣言
何小鹏那句"AI是副驾驶,不是取代司机"的发言,直指行业乱象。对比发布会上炫目的技术参数,线下实操训练营反而透露出更重要的信号:2024年加州DMV要求L2级车辆必须标注"非自动驾驶",而小鹏通过沉浸式培训教会用户特殊路况接管时机,这种务实作风正在纠偏某些车企"完全自动驾驶"的营销话术。
在P7+车型展示10分钟补能420公里黑科技的同时,训练营里的场景模拟器正还原暴雨天气下的系统极限。这种"左手技术突破,右手安全教育"的双线作战,恰恰揭示了智能驾驶发展的真实阶段——再聪明的AI大脑,也需要人类监督这个"安全阀"。
从特斯拉单踏板争议到小鹏标杆:安全教育的产业链价值
特斯拉单踏板模式引发的NHTSA调查犹在眼前,缺乏用户引导的激进技术推广已成前车之鉴。小鹏训练营创新的"三阶体系"(理论考核→场景模拟→道路实战),很可能成为未来智能汽车服务评级的新标准。就像蔚来NOP+将订阅模式与认证培训结合,用户教育正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增值服务。
当小鹏X9在香港上市7天狂揽7500台订单时,其训练营同步培养的"持证车主"群体,正在创造另一种价值——这些能准确识别系统边界的用户,反过来为技术迭代提供高质量数据。这种双向赋能模式,或许比单纯的销量数字更具战略意义。
智能汽车竞赛的下半场,比拼的不仅是算法优劣,更是"驾校校长"的育人能力。当行业建立起联合认证体系,将安全培训纳入消费基础设施时,我们或许才能说:AI方向盘真正找到了它的主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