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的消息可以说是满天飞,但要说哪个最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可能就是吉利了。
就在大家伙儿都觉得生意不好做,车子不好卖,能保住去年的成绩就不错的时候,吉利突然站出来喊了一嗓子,说今年的目标要干到300万辆。
这可真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他们上半年辛辛苦苦卖了140万辆,这意思就是下半年得再卖160万辆,平均下来每个月都得卖出二十六七万台车。
这话说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有点太敢想了?
毕竟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各家车企都在降价促销,能稳住就不错了,吉利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才敢定下这么一个听上去有点“吓人”的目标呢?
这背后到底是真有实力,还是只是为了提振一下士气,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
要说吉利这股底气是从哪来的,那就不得不提他们现在手里的王牌——银河系列。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系列还不是特别熟,因为它是个新面孔,2023年才正式推出来。
但在如今这个新能源车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市场上,这个“新兵”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生猛。
你想想看,一个成立还不到两年的新系列,总销量居然已经冲过了一百万辆,这速度确实有点快。
尤其是在今年,吉利上半年卖出去的新能源车里,有差不多四成都是银河系列贡献的,每个月都能稳稳当当地卖出9万多辆。
这里面像银河星愿、E5、星舰7这几款车,都成了销量榜上的常客,这股爆发力,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意外。
那么问题就来了,大家为什么会愿意买一个新系列的账呢?
说到底,还是产品本身够硬气。
就拿那个很多人都在讨论的银河L7混动车来说,官方说它在没电的情况下,一百公里就用2.49升油。
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在实验室里跑出来的数据,实际开起来肯定会高不少。
但后来很多买了这个车的车主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真实油耗,发现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油耗也确实不高,这一下子就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窝子。
以前大家买混动车,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的丰田、本田,觉得它们技术成熟,最省油。
结果现在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在省油这方面做得一点不差,甚至更好,这自然就吸引了大量原来可能会考虑合资车的消费者。
除了省油,大家现在买新能源车最关心的就是安全,特别是电池的安全。
吉利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他们搞了一个叫“神盾电池”的东西,为了证明它结实,他们做了一个很直接的测试,就是让电池包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去撞地上的障碍物,模拟我们开车时可能会遇到的刮底盘或者上马路牙子的情况。
结果测试下来电池一点事没有。
这种实打实的安全展示,比说多少句漂亮话都管用,让大家觉得这车开着心里踏实。
这种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做法,也确实比一些单纯靠采购零件组装起来的新品牌,显得更有技术底蕴。
当然,一个车企光靠一个系列打天下是不够的。
吉利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主打性价比的银河系列之外,他们还有两个“尖兵”,一个是走高端路线的极氪,一个是主打性能和年轻化的领克。
极氪这个牌子,从一出来就没打算便宜卖,车子的平均价格都在30万以上,直接就是冲着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去的。
就在前不久,极氪一个月就交付了1.6万辆车,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这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一台我们自己国家生产的高端电动车,这背后是我们对自己国家工业制造水平的信心在提升。
当然,也有人说极氪的车机系统有时候反应慢,不够流畅,这也说明在一些软件体验的细节上,它还有进步的空间。
而领克呢,一直都是年轻人喜欢的牌子,设计新潮,开起来感觉也好。
他们新出的一款叫领克07 EM-P的插电混动车,二十多万的价格,一上市订单就排到了好几个月后。
在现在这个大家买车都喜欢等一等、看一看,希望有更大优惠的市场里,能出现排队等提车的情况,足以说明这款车的产品力确实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么一看,吉利的思路就很清楚了:用银河系列去抢占最广大的普通家庭用户市场,用极氪去提升品牌形象和利润,用领克来抓住那些追求个性和驾驶乐趣的年轻消费者。
三条路一起走,形成了一个很立体的产品布局。
而以前帮吉利打江山的那些燃油车,虽然现在也还卖得不错,但已经慢慢从主角变成了配角,主要任务是为整个集团向新能源转型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有了现在的成绩还不够,要实现300万辆的目标,下半年必须得有更厉害的新产品跟上。
吉利也确实准备了三款重磅新车。
一款是银河A7,定位在15万级别的家用轿车,但它的空间和尺寸,是奔着那些卖到20万的合资中级车去的,简单说就是让你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大的车。
还有一款叫银河M9的大七座SUV,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冲着那些想买理想L8但又觉得价格有点高的家庭用户。
它用相似的大空间、舒适配置,来提供一个更有性价比的选择。
最后还有一款极氪品牌的全尺寸SUV,价格会定在40万以上,这是要正儿八经地去挑战更高端的市场了。
除了看得见的汽车硬件,在看不见的智能化技术上,吉利也在悄悄下功夫。
他们没有把智能驾驶和车机系统完全外包给供应商,而是自己花大价钱建了超级计算中心,自己来研发算法。
这就像是,别人学习是靠请家教,而吉利是自己建了一所学校。
有了超强的计算能力和积累的上百亿公里的真实道路数据,他们自己的智能驾驶系统就会学得更快,变得更聪明。
虽然有人觉得他们的车机系统在流畅度上还比不过华为的鸿蒙座舱,但这种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无疑是更稳妥、更有发展前途的。
话又说回来,目标定得再响亮,现实的困难也是实实在在的。
首先就是现在这个“价格战”打得太厉害了。
你出一款新车,旁边的竞争对手可能马上就宣布降价或者增加配置,消费者选择太多,想成为爆款非常难。
其次,销量目标一下子提那么高,对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来说也是个巨大的压力。
车要从工厂发到店里,店里需要地方停,需要资金周转,需要更多的销售人员,这些都是现实问题。
如果车卖得没有预想的快,那库存压力就会非常大。
最后,吉利有些技术虽然很先进,比如那个可以用甲醇做燃料的发动机,但配套设施跟不上,全国能加甲醇的地方太少了,这就导致好技术很难在短期内变成实实在在的销量。
所以说,吉利这次喊出300万辆的目标,是一次信心的展示,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它赌的是,在未来的汽车市场里,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能够全面超越过去的合资品牌;它赌的是,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也赌的是,消费者最终会越来越理性,愿意为真正的好技术和好产品买单。
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现在还不好说,但这种敢于在逆境中主动出击的勇气,本身就值得我们关注。
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雄心,也反映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向上突破的决心和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