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发布的4月1日至14日车市最新数据: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占比50.19%,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占比达到50.39%。
从2019年到2024年的5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从5%提高到50%。
这个过程中,比亚迪功不可没,2021年推出第四代DM混动技术,2022年3月官宣停产油车,2023年一跃登顶,成为“自主五常”的NO.1。
今年初,更是打出“电比油低”, 起价7.98万的比亚迪秦PLUS直接掀桌子开战,该车型从2021年3月上市至今,销量已超140万,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车的渗透速度。
5月28日,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混动技术,并首次应用于全新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两款新车型,实现了长达2100公里综合续航,将百公里亏电油耗做到了2.9升。
DM混动技术,不仅仅是比亚迪的开山利斧,把它从“自主五常”的第五拉到了第一,而且对国产新能源车发展具有航向标定意义,更是带动了国产汽车工业向世界发起了冲击。
有人说,这是继美国的福特T型生产线、日系混动技术之后,第三次重大的汽车工业革命,甚至可以说是“工业奇迹”。
今天,本文就来聊聊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
1/
DM-i超混是怎么架构的
首先,整个比亚迪DM混动系统分三种——
DM-i,P1+P3,主打节能高效;
DM-p,P1+P3+P4,主打运动性能,属于电动四驱;
DMO,属于DM-p的变种,一样的P1+P3+P4架构,只是把发动机和EHS系统由横置改为纵置,集成差速锁,主打电动越野。
如上,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总体架构是P1+P3的串并联模式。
那什么是P1+P3呢?
混动架构中,P代表电机,后面的数字标定的是电机的位置,从P0到P4,数字越小,离发动机越近。
P0就是把原来的逆变器换成了大功率的BSG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电机发电,为空调、车载电器提供电能。
P1是把ISG电机装在了发动机飞轮的位置,发动机的曲轴变成电机的转子,支持发动机启停,能量回收发电。
P0和P1,都是48V轻混,电机主要是来回收发动机的能量,并不能单独驱动汽车。
P2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插入两个离合器和一个电动机,电机位于变速箱的输入轴,可以切断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实现电机驱动车轮的目的。
还有一种把电机放在变速箱或者集成到变速箱内部的结构,被称为P2.5。
P3是把电机放在变速箱的末端,与发动机共用一根输出轴,拥有更高效的电驱效果和能量回收。
P4是把电机放在后桥,与发动机的驱动轴分开,实现电动四驱模式。
市面上,像丰田的THS混动,还是本田的i-MMD混动,都属于P1+P3的架构。
不同的是,THS混动发动机和电机始终保持协同工作,发动机做功产生的功率,通过行星齿轮实现功率分流一分为二,一部分去驱动车轮,一部分去给P1电机发电,传递给P3驱动电机;而i-MMD混动则可以通过离合器,实现单独电机或发动机驱动,或发动机+电机协同的串并联模式。
那么,同样是P1+P3,同样是串并联工作模式,比亚迪DM-i是怎么工作的?
2/
DM-i超混是怎么工作的
比亚迪DM-i混动,分为三个部分: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刀片电池。
EHS电混系统又由P1发电机+P3驱动电机+直驱离合器和单档减速器+电机油冷系统,以及电控系统组成。
基于上,由发动机+离合器+P1发电机+P3驱动机电+刀片电池为核心的混动架构,可分为纯电、串联、并联和直驱四种工况场景。
纯电模式
城市低速行驶且电量充足情况下,发动机不工作,电池的电给到P3驱动电机,带动车轮行驶,等于纯电动车模式。
串联模式,也可以说是增程模式
串联模式下,发动机工作,但离合器是断开的,不直接驱动车轮,有两种工况状态——
一是串联充电,发动机带动P1发电机发电,发电机的电直接给P3驱动电机,多出来的电给电池充电,此时多为中低速行驶;
二是串联放电,当需要超车急加速的时候,发动机经由P1发电机,和电池共同给P3驱动电机供电,以达到足够超车的功率输出。
并联模式
并联模式下,发动机工作,离合器是结合的,可以直接驱动车轮,同样两种工况——
一是并联放电,同样超车急加速,P3驱动电机最大功率还是不能满足,此时离合器就会结合,直接输出一部分动力到车轮,也就是发动机和P3驱动电机同时做功,这种模式是这套动力系统功率峰值;
二是并联充电,当发动机的直接输出功率,足够车辆行驶的时候,多余的功率就会通过P3驱动电机反充电池。
直驱模式
离合器结合,发动机直驱车辆行驶,P1和P3电机都不工作。此时发动机稳定在最高效率区间工作,一般出现在我们高速开车巡航的场景。
整体而言,比亚迪DM-i混动插电混动是以电为主,燃油为辅,电驱动占整个工况的80%~90%。
以上,供大家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