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很多车主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车辆失速。
例如,简单搜索一下网络,就能找到无数关于这一问题的投诉。
有趣的是,燃油车似乎很少出现这种问题,而新能源车却经常发生。
我们咨询了几位专家,他们揭示了问题的真相,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因此,如果你正在使用或考虑购买新能源车,这些信息你必须记住!
01 什么是失速
简而言之,“失速”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突然丧失动力,难以继续行驶。
这种现象在新能源车中尤其常见,且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因为在失速时,加速踏板失去响应,无论怎样踩油门,车辆似乎都无力前行。
有时,车速可能会从最高速突降至零,接着车辆便会在路上抛锚!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失速事件发生在高速行驶中,特别是在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汽车中更为常见。
虽然通常只是感觉到“动力减弱”,但这种情况引发的交通事故并不罕见。
毕竟,我国高速公路有最低时速限制。车辆突然减速,极易造成后方车辆追尾。
此外,车辆在失速时还会触发众多警报和提示。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慌乱,从而忽略了周围的环境信息,增加了其他事故发生的风险。
比如,最近就有驾驶者反映,由于车辆失速,他未能及时发现前方的交通堵塞,结果追尾前车。
因此,在遇到失速时,应立即开启双闪警告灯,尽量靠边停车,并立即联系救援——绝不能心存侥幸,以防发生更严重的事故。
02 失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引发失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
首先是电池问题。
通俗来讲,当新能源车的电池过热、过度放电或电池管理系统(BMS)出现故障时,电池不能正常工作,便会导致车辆失速。
这种情况下,车企更倾向于限制动力输出,以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事故,比如热失控甚至起火。
此外,尽管电动车的电量显示非常精确,但这些数据都是通过估算得来的,如安时积分法、开路电压法、内阻法、卡尔曼滤波法等。
然而,无论采用何种估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累积最终可能导致“虚电”现象。
因此,有些驾驶者可能会经历电量突然从20%跌至0%的失速现象。
其次是功率问题。
在增程或混动车型中,失速问题通常与内燃机功率相关。
尤其是在增程汽车中,内燃机一般仅用于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更易出现失速。
这是因为当电池电量耗尽时,内燃机需承担更大负荷。
但由于内燃机的最大功率通常远低于系统总功率,这就造成了动力供应不足,最终引起失速。
例如,许多增程汽车的电机功率达330kw,而内燃机的最大发电功率仅为110kw左右。
这种设计在电量充足时不会有问题,但在电量低甚至耗尽时,内燃机无法支撑,便会导致动力受限,甚至失速。
最后是软件问题。
与燃油车不同,电动车的所有动力系统都由软件控制。
如果控制软件出现错误,车辆可能会突然失去动力。
新能源车的动力分配、能量回收及车辆监控逻辑非常复杂,如果软件水平不够高,与硬件不匹配,或误判情况,都可能引发失速。
03 如何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对此,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务必牢记。
首先,选择软件实力雄厚的车企。
在新能源车领域,软件的作用日益重要。一辆车内常有数十亿行代码,控制着动力系统、车身、刹车系统和电池系统等。
因此,选择软件能力强的公司,可以使车辆运行更稳定,避免失速。
其次,不要挑战电池的极限。
正如前文提到,不论是哪种车型,电量的预估都存在偏差,因此不宜挑战极限续航。
此外,与铁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在SOC(状态-of-充电)管理上更优,不易发生失速。
当然,如果您偏好铁锂电池,务必保证经常充满电,这有助于避免虚电问题。
总之,虽然失速问题令人头疼,但并非无解。
关键是选择软件能力强的车企,避免电池极限使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