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汽集团8月28日披露的2025年中期报告,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18亿元,同比下降9.21%,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54.31亿元,同比增长432.21%。同时,集团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终端零售交付220.7万辆,月度销量已实现七连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明显,行业活力增强,这也对上汽的销量回升起到了助力。上汽在报告里指出,一方面继续深化组织与业务改革,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动销量回升并稳住经营韧性。
驱动这波增长的,主要是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板块。公开数据显示,自主品牌贡献约130.4万辆,新能源约64.6万辆;海外市场在反补贴税影响下仍小幅增长,1-6月海外新车销售49.4万辆,累计出口销量已过600万辆。公司把内部整合、品牌合并和人事调整视为关键举措,2024年以来的架构调整在2025年继续深化,试图以“瘦身+协同”提升效率。
不过,挑战没消失。多家主力新势力和上汽自有新能源品牌表现不一。平台数据显示,IM智己近半年销量不足3万辆,7月月销约6000台;曾独立运作的飞凡已回归荣威体系。表现亮眼的多为价格竞争力强的微型车,例如五菱宏光MINIEV与缤果,上半年销量分别约17.35万和7.8万台,但低价位让它们难以成为高端形象担当。
眼下最受关注的是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尚界品牌。尚界H5已开启预售,起价16.98万元,具备吸引力;方正证券在研报中预测,若后续车型陆续到位,尚界全系销量有望在50万到100万之间为上汽带来新增长。但业内也提醒,华为已与多家车企合作,智能化配套容易在不同品牌间形成“共享”,产品同质化风险存在,最终能否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仍待进一步检验。
接下来要看三点:一是新车能否持续拉动毛利和利润率;二是尚界等新品牌在细分市场的表现是否能稳定下来;三是海外和传统合资阵营的协同效果能否长期支撑增长。上半年数据给了上汽喘口气的空间,但要彻底“入稳”,还得靠更多型号和更清晰的品牌定位去验证市场反应,很多事还得时间来证明。
你怎么看这事儿?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