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二手车交易环节里,信息不对等的问题经常让买家觉得为难。部分卖家为了促成交易,刻意隐瞒车辆交强险和商业险的投保公司以及到期时间,甚至让车辆脱保后再推向市场。买家若是不细心查看,购车后就会陷入困境,车辆脱保上路会被罚款,出了事故赔偿费用只能自己解决。所以,买家在购车前一定要仔细检查保险信息,尽量挑选还在保险保障内的二手车,这样才能买到让自己安心上路的好车。不知道车险在哪买的商业险,哪里可以查询?
若不慎忘记所购车辆交强险和商业险的投保公司、到期时间,可尝试以下途径查询:
一、线上查询:足不出户,一键搞定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成为了一种便捷的信息查询工具。比如:“后车可鉴”微信小程序,作为第三方车况查询平台,很多车主都在用。具体操作如下:
1、打开微信,搜索:后车可鉴,并进入该小程序或者公众号
2、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对应的查询项目:“交强险详情”、“商业险详情”、“交强险日期”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是许多车主的首选。
通过“后车可鉴”微信小程序,不仅可以查询交强险、商业险,还可以查出险记录、4S维保记录、车辆状态、抵押状态、新能源电池报告、改表分析、车五项等车辆信息。
二、线下渠道:传统方式,上门查询
除了线上查询外,部分地区的车主还可以携带车辆行驶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前往当地车管所进行查询。
三、咨询卖家:简单直接,注意辨别
一般卖家对自己车辆的交强险和商业险比较了解,不过要注意辨别信息的准确性。
四、电话咨询:相对传统,切实可行
致电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向客服专员准确告知车辆关联信息。随后由客服专员协助检索交强险具体信息,此途径虽稍显传统,却切实可行且颇具成效。
一起聊聊关于车险的那些事儿:
商业险与交强险在赔偿范围上的核心区别可概括为“基础兜底 vs 精准覆盖”。交强险是法律强制的“最低保障”,解决“有无”问题;商业险是车主自主选择的“定制化增强包”,解决“够不够”和“全不全”问题。以下是具体差异的深度解析:
一、赔偿对象与责任边界
交强险的“广覆盖”原则
第三者优先:仅赔偿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第三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撞伤行人、撞坏他人车辆),不覆盖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自身损失。
责任分项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元(最高赔付第三方死亡或伤残费用);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万元(覆盖第三方医疗费、住院费等);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仅赔第三方车辆或物品损失)。
无责也赔:即使车主无责任,交强险仍需在无责限额内赔偿(死亡伤残1.8万、医疗1800、财产100元)。
商业险的“精准覆盖”特性
险种定制化:通过组合不同险种实现精准保障,常见险种包括:
车损险:赔付本车因碰撞、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如自己开车撞树,修车费由车损险承担);
三者险:补充交强险财产损失限额,可自主选择保额(如200万、300万),覆盖重大事故中第三方的高额赔偿需求;
座位险:赔付本车人员伤亡费用(如车内乘客受伤,座位险可报销医疗费);
附加险:如玻璃单独破碎险、划痕险、涉水险等,针对特定风险提供保障。
责任范围灵活:车主可根据驾驶习惯、车辆价值、通勤环境等因素,选择是否投保及保额高低。
二、赔偿限额的“天壤之别”
交强险的“固定小额”
总赔偿限额最高20万元(有责情况下),其中财产损失仅2000元。
典型案例:若撞坏一辆价值50万的豪车,交强险最多赔2000元,剩余49.8万需车主自行承担(除非有三者险补充)。
商业险的“自主高额”
三者险保额可选50万至1000万不等,车损险保额按车辆实际价值确定。
典型案例:投保200万三者险的车主,撞坏豪车后,保险公司可赔付最高200万(超出部分仍需车主承担,但风险大幅降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