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神比喻!小米YU7变身电车圈“Labubu”

摩根大通神比喻!小米YU7变身电车圈“Labubu”

摩根大通神比喻!小米YU7变身电车圈“Labubu”-有驾

黄牛在闲鱼上叫卖小米YU7订单,转让价飙到2万块,比官方5000元定金翻了三倍!摩根大通分析师蹲守小米上海旗舰店三天,发现消费者抢YU7的样子,活脱脱像在疯抢泡泡玛特的Labubu盲盒——有人连实车都没摸过,看完发布会直播就秒下单。更绝的是,工厂产能卡脖子导致交车排队一年,反而把饥饿营销玩成了现象级狂欢。

一、当电车撞上潮玩,年轻人买车像抢手办

Labubu盲盒曾被炒到108万天价,如今小米YU7复刻了同款疯狂。摩根大通报告点破关键:这车根本不是交通工具,而是年轻人眼里的“大号电子玩具”。前卫的珍珠粉和银灰配色、1.1米宽的Mini LED屏幕、语音控制天窗,精准狙击20-40岁群体审美。女性买家占比冲到40%,连直男选配置都得先问老婆意见 。

产能不足反倒成全了稀缺性。F1工厂一年撑死造15万台,F2工厂量产时间至今成谜。24万份订单砸过来,标准版提车排到56周后——这意味着现在下单的人,得等到2026年夏天才能摸到方向盘 。有消费者自嘲:“等车交付时,新能源购置税都该涨价了!”

二、黄牛狂欢,产能困局反成“助燃剂”

摩根大通神比喻!小米YU7变身电车圈“Labubu”-有驾

交付期越长,黄牛越猖獗。二手平台现成产业链:技术党用脚本抢订单,转手加价2万倒卖;小白用户手误点错锁单键,5000元定金瞬间打水漂 。小米紧急出台“订单禁止转让”政策,却被黄牛当耳边风——利润比当年倒卖Labubu盲盒还暴利 。

摩根大通揭穿订单泡沫:30万预订量里,四成是能退订的“纸老虎”,还有大批用户从SU7轿车订单临时跳槽 。真正的考验在产能端:就算工厂三班倒,消化现有订单也得10个月。SU7轿车已被迫让路,6月初保险注册量跌到年度冰点 。

三、外资车企躺枪,自主品牌集体吃肉

特斯拉Model Y成了最大输家。年轻人吐槽它“毛坯内饰配天价选装”:仿皮座椅、加6万才能用的FSD系统,在YU7的零重力座椅和激光雷达面前彻底过气 。摩根大通预判:小米没抢小鹏、理想的饭碗,反而帮国产车团灭外资——自主品牌份额将从70%冲到80%,特斯拉们彻底边缘化 。

高盛火线上调小米目标价到69港元,赌的就是YU7带飞全产业链。吉利、长安跟着喝汤,理想借势推新SUV反攻。唯有外资4S店销售对着空荡展厅发愁:“来看Model Y的客户,全被小米展厅勾走了!”

等到2026年YU7满街跑时,它究竟是下一个Labubu神话,还是泡沫破灭的教训?如果现在加价两万插队提车,你会买单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