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BS强制安装新规落地!智驾时代为何仍失灵?技术痛点深度拆解

——国家强标一锤定音!2028年后没有AEB的新车不能上路!

文|司徒观车

AEBS强制安装新规落地!智驾时代为何仍失灵?技术痛点深度拆解-有驾
图片来自阿维塔12资料

2025年5月,中国汽车安全领域迎来历史性一刻

工信部正式发布《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中国汽车安全技术从“推荐”迈入“强制”时代。新规要求**2028年前所有新生产的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必须标配AEBS**,并新增对行人、自行车等弱势道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考核,夜间及低能见度环境测试成为必选项,误触发率需低于0.1%(现行标准为1%)。这一政策被称为“中国汽车安全史上最重磅升级”,预计撬动千亿级市场,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为何在自动驾驶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AEB这一基础功能仍频繁失效?

AEBS强制安装新规落地!智驾时代为何仍失灵?技术痛点深度拆解-有驾
图片来自工信部新规征求意见稿截图

一、政策解读:从“可选”到“必选”,安全标准全面跃迁

  1. 覆盖范围扩大:新规首次将N1类轻型货车纳入监管,覆盖车型从高端延伸至全价位段,尤其是8万元以下车型的AEBS装配率将从不足3%提升至100%,填补市场空白。

  2. 技术门槛升级:新增复杂路况仿真测试(如鬼探头、城市拥堵)、制动减速度提升至6m/s²(原为4m/s²),并要求系统失效时自动恢复功能,倒逼车企优化算法与硬件。

  3. 市场爆发在即:据预测,2026年AEBS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元,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及线控制动系统需求激增,国产厂商如万安科技、豪恩汽电或成最大赢家。

AEBS强制安装新规落地!智驾时代为何仍失灵?技术痛点深度拆解-有驾
图片来自阿维塔12资料制作

二、技术迷思:自动驾驶光环下,AEB为何频频“掉链子”?

尽管AEBS被视为主动安全的“最后防线”,但近年理想、小鹏、特斯拉等品牌事故频发,暴露出三大技术瓶颈:

  1. 感知局限:传感器“看”不全

  • 毫米波雷达:易受金属干扰,仅能平面扫描;**摄像头**在强光、雨雪中失效;**激光雷达**虽精准但成本高,且车企对功能开发程度语焉不详。(这次小鹏汽车不得不用了)

  • 例如,理想L9试驾车撞击护栏事故中,系统虽检测到障碍物,但算法无法判断其属性,导致未触发制动。

2. 算法短板:Corner Case成“致命伤”AI需依赖海量场景数据训练,但异形障碍物(如侧翻车辆、雪糕筒)或特殊路况(如高速静止车)常超出标定范围。现行国标仅要求30km/h避撞静止物体,而车企自测上限为80km/h,事故多发生于这一临界值。

3. 执行延迟:制动系统“跟不上”即便感知与决策无误,传统液压制动响应时间约300毫秒,而线控制动系统(如博世iBooster)可将响应缩短至150毫秒,但成本高昂,普及率不足。

AEBS强制安装新规落地!智驾时代为何仍失灵?技术痛点深度拆解-有驾
图片来自阿维塔06资料截图

三、行业洗牌:安全与成本的博弈

  1. 车企阵痛:单车AEBS成本约2000-5000元,10万元以下车型利润空间受挤压,比亚迪、华为等加速自研以降低成本。

  2. 技术路线分化:外资巨头(如博世、大陆)占据70%市场份额,而本土企业押注融合感知方案(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华为ADS 3.0、小鹏XNGP等系统试图通过算法优化突破瓶颈。

  3. 消费者认知纠偏:新规要求禁用“自动驾驶”等误导性宣传,强调AEB仅为辅助功能。驾驶员需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过度依赖。

AEBS强制安装新规落地!智驾时代为何仍失灵?技术痛点深度拆解-有驾
图片来自平台正版图库

四、未来展望:从“鸡肋”到“刚需”的进化之路

  1. 技术迭代方向

  • 激光雷达降本上车,提升复杂场景识别能力;

  • 端到端大模型优化决策效率,减少Corner Case;

  • 车路云协同弥补单车智能局限。

2. 政策红利释放:2028年全面实施后,中国AEBS标准将比肩欧盟UN-R152,推动本土供应链全球化。中汽研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中国占比超40%。

AEBS强制安装新规落地!智驾时代为何仍失灵?技术痛点深度拆解-有驾
图片来自平台正版图库

结语

AEBS强制安装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对生命权的敬畏。当车企摘下自动驾驶的虚幻光环,当消费者学会在开启辅助驾驶后仍紧握方向盘,这场安全变革才能真正驶向未来。正如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言:“**生命的重量,不应成为技术狂飙的代价。**”

本文部分数据引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汽研、中信证券研报,观点仅供参考。

互动话题:

你愿意为AEBS带来的安全升级多支付车价吗?欢迎留言讨论!

#AEBS强制安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