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火爆锁单24万,最长400天提车!等一年究竟值不值?
我有个朋友,最近跟我吐槽,说他刚下定了小米YU7标准版。电话那头,他语气里透着点自嘲,“现在交钱,明年八月才能开上车,这都快赶上‘盼星星盼月亮’了。”听得我一愣神,还真是,小米这波操作把整个汽车圈的节奏都搅乱了。
其实回想起来,小米YU7还没正式发布时,我就已经在各种群里刷到过它的谍照和猜测。大家伙讨论最多的,无非就是“SU7之后还能整出啥花样?”结果上市18小时,锁单量24万台,一夜之间直接让不少同行懵住。这种场面,好像以前只在手机首发日见过,现在倒轮到汽车行业体验一把。
说实话,我最早以为第三款车嘛,新鲜劲儿该过去点儿,可现实啪啪打脸——官网数据直接摆出来:标准版最快54-57周交付,也就是差不多400天;Pro版48-51周,比标准略短;Max反而33-36周,看着好像“快”不少,但也得九个月起步。你要是今天掏钱买辆基础款,那提车时间轴直接拉到了明年夏末秋初。这事放别家品牌身上,大概率被骂惨,但偏偏小米粉丝和潜在用户还挺能接受,有种认命又带点兴奋的小情绪。
其实细琢磨下,这三款车型里卖得最好的还是835km续航的基础版本,不少人冲着性价比去。而且吧,这种长周期交付,让很多准车主变成了“时间管理大师”,朋友圈天天晒排队进度、晒单截图,一副抢购潮流品既视感。我甚至有同事调侃:“等个一年,到时候说不定又能免费升级配置呢!”不过玩笑归玩笑,这等待可不是谁都受得住。
对比一下SU7那边,目前标准版38-41周、Pro 49-52周、Max 33-36周。虽然手握订单可以转配新车型,但整体节奏变化并没有太大。所以那些原本想曲线救国换YU7的人,其实也未必能更早开上新车。
记忆中,上一次国内哪家品牌靠一天销量顶别人一年,还真没怎么见过。有位日产高管忍不住出来感叹市场畸形,自媒体圈子也是议论纷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小米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一次造车速度与销售模式。“汽车还能这么卖?”这句调侃背后,是无数同行目瞪口呆后的苦笑吧。
聊回产品本身,我自己前段时间特意去展厅溜达了一圈,对外观印象蛮深刻。乍一看跟SU7确实有些相似,不过细节做工明显升级,比如前脸运动元素更多,大灯上的镂空设计很讨巧,有那么点赛博味道但又不会太夸张。侧面流畅线条搭配长头短尾比例,很适合年轻人的审美胃口。我摸了摸门把手,还有翻毛皮内饰,那质感提升肉眼可见。不过1.1米环形屏幕替代传统仪表盘这个设计,我第一反应还是觉得需要适应——科技范十足,但老爸估计会嫌弃找不到转速表在哪儿……
空间表现方面,4999*1996*1600mm(或者1608mm),尺寸挺大气,因为造型缘故后排空间确实宽敞一些,只不过横向比较起来,并没有碾压同级竞品。如果家里人口多,经常满载出行的话,用起来可能还会挑剔一点。另外后排只有加热功能,没有通风或按摩,对北方冬天来说算友好,可夏天就差那么一点意思啦。
动力参数方面,每次看到标注都会忍不住再核对几遍:标准版235kW单电机驱动+835km续航,是目前市面罕见的大电池方案;Pro双电机365kW+770km续航,还带闭式双腔空气悬架,高速稳定性应该不错;Max则干脆508kW综合功率,加速2.98秒(扣除起步),纯性能党肯定心痒痒。但说到底,多数人选的是基础版本,更看重实际使用场景而不是极限性能体验,所以才导致入门款交付周期被拉到极致长线状态。
顺便补一句,小米生态系统联动能力很强,比如智能互联、安全辅助配置这些都是加分项,也是吸引大量科技爱好者的重要原因。有几个搞IT的小伙伴,就直言冲着全屋智能生态买单——毕竟以后进屋自动识别身份,下楼车辆预启动这种桥段,他们脑补画面已经安排好了。不过理性分析下来,即使技术再领先,如果急需用车或者预算有限,那么这一年的等待成本绝不能忽略掉啊!
这里不得不提另一层现实问题:当你在漫长队列中耐心蹲守时,同级竞品们可能正悄悄降价促销、新产品迭代更新。例如即将上市的新理想i6/i8、小鹏G9等等,都虎视眈眈地准备截胡市场份额。同样的钱,到底要不要押宝未来?这成了一道送命题。有朋友私信问我,要不要先观望半年,说白了就是怕自己熬到最后发现还有更香的新选择出现……
另外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就是家庭用户对于舒适性的要求始终居高不下,而YU7虽然整体质感在线,却没有做到极致全面覆盖。如果追求豪华享受或超大装载能力,其它选项未必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千万别光顾着热闹,把自己的真实需求给忘记咯!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以前买手机等货的时候总幻想早点拿到首批机器,如今轮到了新能源轿跑,同样是焦虑与期待夹杂的一年。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类似经历?我的建议嘛,如果是真喜欢、不急用、有耐心,那就静静期待产能爬坡,也许哪天提前收到短信通知惊喜提前提走爱车呢!但如果每天上下班靠公交挤地铁已经够累,再耗上一年恐怕真难熬,不如先看看现货或者其它选择来解燃眉之急~
天气越来越热,每每路过展厅玻璃窗,总有人驻足拍照留念。我偶尔也会停下来歇歇脚,看着橱窗里的新款轿跑发呆半分钟,然后继续往前走。不知谁才是真正坐拥幸福的人,是那个愿意苦等400天只为梦想座驾落地的执拗少年?还是随遇而安,在当下找到合适生活方式的大多数普通人?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