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都要两班倒,跟普工有什么区别!!!
我们到底在透支什么?
以为研发是靠脑子吃饭,没想到最后还是要靠熬身体。
刚在脉脉时刷到一条信息,感觉很离谱。有个网友,吐槽说:
奇瑞研发开始实行两班倒。
奇瑞上市以后再上强度,研发两班倒开始试运行 。
3.讨论要点:
CAE仿真、路试、碰撞、数据校准等环节推行两班制;
需供应商同步支持双班机制;
项目经理需牵头拉通各专业计划,确保关键路径资源到位;
建议将P1-P3阶段的数据发布与校准周期进行压缩;
上强度的口号里,藏着多少打工人的无奈?
“两班倒” 成了 “上强度” 的代名词,仿佛只要熬够夜班时长,项目就能凭空推进。
我忍不住想问:当 “加班” 变成 “夜班”,我们这些打工人的身体和价值,到底该往哪放?
想起之前看到网上一个网友吐槽被顶上热评:“我们公司去年也搞过夜班,后来才知道,所谓的‘赶进度’,根本是前期产品经理改了三版需求,把研发周期全打乱了。”
他说自己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待在公司写代码,白天回家补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赶早会。
这哪是 “上强度”?分明是拿员工的健康,掩盖管理上的懒惰和混乱。
真正的高效,是定好需求、优化流程,让员工在精力最足的时候产出价值;而不是把 “夜班” 当解药,让大家在凌晨硬撑着敲键盘,最后用身体损耗换一个 “努力” 的假象。
你的管理出了问题,凭什么让我们这些打工人埋单?
最让人心寒的,不是 “两班倒” 本身,而是公司对员工健康的漠视。
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数据:去年某招聘平台调研显示,72% 的程序员曾因长期加班出现颈椎问题,45% 的人有睡眠障碍。
我们拿着工资,是来给公司创造价值的,不是来拿健康换钱的。
公司要发展,我们可以努力,可以加班,但前提是:别把我们当机器,别让 “努力” 变成 “盲目透支”。
或许你会说,“大环境就这样,我能怎么办?”
但其实,我们不是只能被动接受。
如果公司要推夜班,先别着急答应,试着问领导三个问题:
“夜班的工作内容,必须在夜间完成吗?”
“夜班期间的休息保障有哪些?”
“长期夜班的补贴和调休怎么算?” 清晰的沟通,能让公司看到你的诉求,也能避免后续的委屈。
更重要的是,别被 “加班文化” PUA。
你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 “能上夜班”,而是你的技术、你的经验、你的逻辑能力。如果一份工作需要你用健康换短期利益,再 “热门” 也不值得留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