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九个月亏掉43亿,合资奶牛不行了,亲儿子也卖不动

要我说,这年头看财报,比看恐怖片还刺激。

真的。

恐怖片里的鬼,你知道是假的。可财报上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后面跟着一长串零,那可是真金白银,是无数人的饭碗和身家,哗啦啦地往下掉。

就说广汽集团这份三季报吧。

九个月,亏了43个亿。

你可能对43亿没啥概念,我给你算笔账。九个月大概是270天,也就是说,广汽每天一睁眼,还没干活呢,就先烧掉了一千六百万。这钱要是换成刚出库的百元大钞,摞起来比广州塔还高,点钞机估计都得点到过热保护。

一家堂堂的千亿级汽车航母,一个在A股市场响当当的名字,怎么就混到了这个地步?

这事儿,邪门不邪门?

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怪大环境不好,怪价格战打得太凶,怪年轻人不买车了。这些都对,但都像是隔着靴子挠痒痒,没说到根上。要我说,广汽今天这局面,不是意外,是一张迟到了十几年的账单,现在,有人上门来收债了。

广汽九个月亏掉43亿,合资奶牛不行了,亲儿子也卖不动-有驾

这张账单上写的,是两个字:“躺赢”。

想当年,咱们的汽车工业是怎么起来的?一条路子,叫“市场换技术”。说白了,就是咱们出地、出人、出市场,请洋大人进来建厂造车。咱们呢,跟在后面学,顺便分点利润。广汽,就是这条路上的“三好学生”,甚至是“学霸”。

你看他左手一个广汽本田,右手一个广汽丰田,“两田”在手,天下我有。那些年,雅阁、凯美瑞、汉兰达……哪个不是加价排队才能提的“神车”?车卖得好,利润哗哗地流,广汽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馆子,请了两个米其林大厨,一个做日料,一个做西餐,食客天天爆满,你这个当老板的,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就行了。至于你自己后厨炒的菜怎么样?谁在乎呢?反正有两位大厨撑场面。

这种“躺赢”的日子,太舒服了。

舒服到让你忘了,那两个大厨,是请来的,不是你自家人。他们哪天不高兴了,或者外面的世界变了,食客不爱吃日料西餐了,你这馆子怎么办?

你猜怎么着?外面真的变天了。

一股叫“新能源”的妖风,毫无征兆地就刮了起来。一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那些传统车企巨头,包括广汽的两位“日本大厨”,都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个电动玩具,上不了台面。他们慢悠悠地,还在琢磨怎么把发动机的油耗再降低0.1升。

广汽九个月亏掉43亿,合资奶牛不行了,亲儿子也卖不动-有驾

可谁能想到,这阵风越刮越大,直接变成了龙卷风。

比亚迪、特斯拉,还有那一帮“蔚小理”们,像一群野蛮人一样冲了进来。他们不讲武德,不跟你聊发动机技术、变速箱逻辑,直接跟你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零百加速。这套玩法,老牌车企哪见过啊?完全是降维打击。

就像你还在苦练刀法,人家直接掏出了加特林。

这下,广汽的两位“日本大厨”傻眼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匠心”,在“大彩电+大沙发”面前,突然就不香了。你看财报里,曾经的利润奶牛广汽本田,销量跌得最惨,下滑了快三成。这就像家里的顶梁柱,突然腰间盘突出了。广汽丰田稍微好点,还涨了5%,但那点增长,根本填不上本田挖的大坑。

一个妈生的两个娃,过去都是学霸,现在一个直接考了个不及格,另一个勉强维持,你说这当妈的能不亏钱吗?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了:老姜,不对啊!广汽不是有自己的“亲儿子”吗?那个搞新能源的广汽埃安,不是卖得挺好吗?

嘿,这才是整个故事里最吊诡、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按理说,埃安是广汽的转型希望,是未来的赌注。可你再看数据,埃安的销量,也下滑了两成。这就让人看不懂了。新能源市场不是火得一塌糊涂吗?怎么“全村的希望”,也跟着拉了胯?

这事儿,就像你全家勒紧裤腰带供你读大学,指望你光宗耀祖,结果你期末挂了科。

埃安的问题出在哪儿?

我估摸着,是定位的尴尬。

一开始,为了快速抢占市场,把销量数字做得好看,埃安走了条“捷径”——把大量的车卖给了网约车市场。你在广州、深圳打个车,十辆里有八辆是埃安。这招确实猛,销量“噌噌”往上涨,很快就成了市场前几名。

但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放着上乘内功不练,偏要去练那种速成但有后遗症的邪门武功。

销量是上去了,但品牌形象呢?

在普通消费者心里,埃安慢慢就和“网约车”划上了等号。你想想,你花十几二十万买辆车,结果出门发现跟满大街跑的出租车一模一样,你心里能得劲吗?这就好比你花大价钱买了件名牌T恤,结果发现小区门口的保安大爷也穿着同款。

品牌一旦被“B端化”(卖给企业),想再回到“C端”(卖给个人消费者)的高地,那可就难了。人家比亚迪,是从低端往上打,一步步建立起王朝、海洋系列,最后仰望都卖到一百万了。而埃安呢,有点像把自己架在了半空中,不上不下。

高端市场,有特斯拉、“蔚小理”压着;中低端市场,比亚迪秦PLUS这种“价格屠夫”堵着门。再加上今年价格战一打,大家都在拼刺刀,埃安这种靠网约车撑起来的销量泡沫,一戳就破。

所以你看,广汽的困局,是个系统性的问题。

依赖了几十年的合资“奶牛”,现在产不出奶了;寄予厚望的自家“亲儿子”,又有点营养不良、定位模糊。这叫什么?青黄不接。

更要命的是,船漏水的时候,还换了个船长。

今年3月,冯兴亚接棒,成了广汽集团的新掌门人,而且是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好家伙,这权力是集中了,可这压力,也山一样地压过来了。刚上任,就面对这么个史无前例的亏损局面,这感觉,就像你刚当上一个王朝的皇帝,结果发现国库里一分钱没有,外面还围着一圈起义军。

这43亿的亏损,每一个子儿,都是在拷问这位新帅。

说到底,广汽今天流的血,是昨天“躺赢”时脑子里进的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危机,而是一个深刻的身份危机。

过去,广汽的身份是“优秀合资伙伴”、“日系大本营”。现在,这个身份过时了。它未来的新身份是什么?是“领先的科技公司”?是“新能源巨头”?它还没想清楚,或者说,还没能让市场和消费者相信它能做到。

从财报上看,它还在用过去的逻辑来应对未来的战争。营业总成本773亿,比收入还高出一百多亿。这说明什么?说明摊子铺得太大,冗余的成本太多,转身太慢,船大难掉头。

巨象转身,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巨大的勇气去割舍过去的荣耀,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去砍掉不赚钱的业务,更需要清晰的战略去找到未来的方向。

这43亿的亏损,就是一个最惨烈的警钟。它告诉广汽,也告诉所有还沉浸在过去辉煌里的传统巨头们: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能不能转过来,就看这头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象,是真想拼命活下去,还是只想在过往的记忆里,再最后辉煌一次了。

得了,话也说得差不多了。这烂摊子,换你你怎么收拾?

评论区里碰个杯,聊聊呗。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