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销量逆势增长
今年7月,一汽奔腾卖了1.49万辆车,比去年多了一倍多,创下单月销量新高。前七个月加起来,总共卖了10.24万辆,这是他们第一次在1到7月突破10万辆大关。其中,新能源车卖了8.6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成了销量增长的主力军。
“跑得更快了”,“从跟跑到领跑”……这些词越来越常被用来形容奔腾。
销量一路上涨,也让奔腾在行业里的口碑发生了变化。
以前,奔腾是大众熟悉的牌子,但存在感不算强。2006年,奔腾B70一出来就火了,靠马自达的技术,成了当年中级车市场的明星产品。2009年推出的奔腾B50,更是供不应求。
2014年,奔腾销量达到18.56万辆,增长近五成,是它最辉煌的时候。但从那以后,销量一路下滑,到2018年,只卖了8.86万辆。之后几年,每年都在7到8万辆之间徘徊。
对于奔腾曾经的低谷,业内也早有分析和总结:
产品更新滞后与品牌混乱
奔腾在产品更新上速度太慢,主力车型像B70、X80用了好多年都没换代,跟不上市场和对手的变化。别人一年一个新设计、新技术,奔腾却显得老气横秋。
质量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奔腾,经常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看到它的名字。
品牌定位也不清晰,老是换标志,从“鹰标”到“世界之窗”,再到独立品牌,让人摸不着头脑。之前还搞过“B系列”、“T系列”、“NAT”这些,方向频繁变动,用户很难记住它到底是什么。
新能源这块,奔腾也没跟上节奏。虽然推出了NAT这样的电动车,但主要是针对网约车,没在主流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纯电或混动车型。智能化方面也落后很多。
再加上外面竞争越来越激烈,奔腾的压力越来越大。
奔腾新能源逆袭之路
在燃油车市场,吉利、长安等品牌凭借更新快、价格实惠,不断压缩了奔腾的生存空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和新势力品牌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也让传统车企面临更大挑战。
如今,一汽奔腾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
2024年,奔腾启动“全面向新”战略,全力投入新能源。未来三年,他们将在主流价格区间推出超过六款新车,提供纯电、混动等多种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奔腾销量大涨43%,达到8.7万辆,是行业平均增速的三倍。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达7.26万辆,同比增长近三倍,占整体销量的83%。在行业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成绩非常难得。
奔腾的逆袭,离不开产品力的提升。首款纯电小车“奔腾小马”一上市就受到欢迎,首年交付超10万辆,为品牌打下良好基础。随后,奔腾推出新能源系列“悦意”,包括悦意03和07两款车型,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虽然奔腾发展迅速,销量上升明显,但高增长背后也存在一些风险,市场对此并不乐观。
产品结构单一,盈利困难
我是一个汽车爱好者,用简单、实在的话来说说这个情况。
首先,奔腾的产品结构太单一,主要靠奔腾小马这款微型电动车撑着。但这类车利润很低,像五菱宏光MINI EV的毛利率只有2%到3%,欧拉之前因为亏钱,还停产了黑猫和白猫两款车。
一直靠一个低利润的车型,虽然短期内能卖得多,但长期看,公司赚钱难,抗风险能力也不强。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一汽奔腾一共亏了180亿,2024年就亏了43.47亿。
再看看他们推出的高端新能源车,比如悦意系列,销量都不理想。悦意03刚上市那会儿,一个月才卖459辆,后来慢慢涨到3000多,但还是不多;悦意07更差,一个月才卖几百辆。跟奔腾小马的热销比起来,差距很明显,说明奔腾在主流新能源市场里竞争力不够。
另外,燃油车也在快速下滑。2025年5月,奔腾B70只卖了615辆,比去年同期少了76%;奔腾T77更是暴跌了97%。燃油车收入减少,会影响新能源车的研发投入,压力会越来越大。
新能源发展需提升产品力
一汽奔腾在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市场表现越来越亮眼。但成绩背后,产品力仍需提升,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信任,从一时的热度走向持续的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