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新网原创】
商用车行业步入存量竞争的深水区,后市场这片蕴藏万亿潜力的蓝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的目光。有趣的是,尽管“后市场”概念在近五年才真正成为行业高频热词,但国内动力龙头潍柴却已在这片领域悄然深耕了20载,成为前瞻布局者和先行者。
7月26日下午,潍柴后市场产业化发展20年交流会在山东潍坊举行。大会主题为“廿载同心 链启新章”,通过20年历史回顾和未来发展路径分享,为行业描绘出后市场蓬勃向上的全新篇章。
20年深耕后市场实现生态共赢
2005年,潍柴率先布局后市场,先后成立潍柴动力(潍坊)备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潍柴动力(潍坊)油品有限公司,迈出了开拓性的第一步。
2006年,潍柴对后市场销售体系进行系统创新,将配件与油品销售从传统的中转库机制,升级为以区域经销商为核心的中心库代理模式。这一转型为后续20年的高效运营与持续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在2008~2011年,潍柴开拓再制造业务,强化油品技术研发与供应链保障;2012~2015年,创新推出专营店与VIP大客户模式,统一分销商和换油中心的授权与形象,构建起广泛专业的后市场渠道支撑体系;2016年起拥抱互联网,以数字化重构服务生态;2018年首创“无红包非正品”终端共赢项目,为数字化发展奠定客户资源基础;2024年“潍柴同行”APP上线,成为连接客户与服务站的数字纽带,让用户能方便快捷地买到正品配件。
2025年,注定是潍柴后市场的丰收年。年初,山东重工将后市场业务确立为2025年三大战略转型任务之一;随后,潍柴W-TCO俱乐部成立,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解决方案;前不久,由潍柴与昆仑润滑油共同推出的低粘度润滑油,随着中国首个柴油机油D1标准的发布惊艳问世,成为满足该标准的我国首款油品,充分彰显了潍柴行业龙头的硬核实力。
当然,20年的深耕,让合作伙伴也实现了共同成长。以山西潍通久隆和济南锐安中心库为例,2006年合作之初,山西潍通久隆的营业额为800万元,2024年飙升至4亿元;济南锐安中心库年收入从合作之初的300万元,发展到今天超过2亿元……这些实打实的增长数据,不仅印证了潍柴后市场布局的正确性,更凸显了其“与伙伴共成长”的发展理念。
W-TCO服务套餐重塑后市场价值标杆
行业“内卷”加剧,客户对车辆TCO的成本计算愈发敏感。基于此,在20周年交流会上,潍柴发布链启新章·W-TCO转型报告,加快从“配件销售”到“系统服务”的转型步伐。
据了解,W-TCO以“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核心,整合高效服务、专业团队、正品配件和成本可控等多重优势,实现四大服务升级:
在预防升级方面,潍柴通过专属团队定期上门保养,以预防性维修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故障率下降20%,车辆出勤率提升20%;在定制升级上,潍柴针对商用车、工程机械、发电等不同领域,结合用户运营场景定制专属方案,精准匹配需求;在高效升级方面,潍柴实行7×24小时全天候响应机制,配件前置投放到区域中心库,服务响应速度快至5分钟,大幅缩短维修等待时间;在省钱升级表现上,潍柴创新推出专属延保方案+原厂服务余额返还机制,让用户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15%。
同时,为精准覆盖多元需求,潍柴W-TCO推出覆盖商用车、工程机械、发电等领域的“金盾”“银盾”“蓝盾”“星盾”四类服务套餐,通过托管业务、整机加零部件延保、维保套餐、配件大包等服务模式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所有套餐均可通过“潍柴同行”APP实现线上便捷咨询与购买。
以搭载WP13NG发动机的煤炭运输牵引车为例,其年运营里程达20万公里,过去依赖社会修理厂时,常面临修理时效差、配件质量参差不齐、保养不规范等问题。选择3年/60万公里的金盾套餐后,潍柴专属团队会结合其固定运输路线定制保养政策,通过区域核心服务站全程托管,甚至针对性优化发动机数据以改善气耗,全方位优化车辆TCO价值。
市场的认可最为直接,据邢台鼎力恒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冀立介绍:“W-TCO套餐推广初期,我们只是尝试性地向用户介绍,没想到用过的客户都赞不绝口,并主动向其他用户推荐,现在越来越多新用户主动找上门来咨询购买。”这种口碑效应,正是W-TCO价值的最佳证明。
小结:
站在20年的新起点,潍柴后市场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在国内市场,潍柴将进一步盘活保外存量市场,构建梯度合理、覆盖全面且能精准匹配需求的产品体系,同时不断拓宽配件销售与服务网络,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差异化和经济性的双重竞争优势,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力。
在海外市场,依托当前100万台发动机的保有量,积极推动中心库出海,筹建海外油品生产基地,构建完善的销售渠道,协同开发海外油品市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潍柴后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20年沉淀,20年蝶变。随着中心库、服务站、终端客户多方共赢生态的持续深化,潍柴后市场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整合资源,以更专业的服务赋能行业,在万亿级后市场蓝海中续写与伙伴共成长、与用户共增值的新篇章,让“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在全球舞台上愈发闪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