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首秀,SUV气场拉满,25.35万起步大定火爆
夜里十点半,我还在楼下遛狗。手机突然震动个不停,一条接一条的推送,全是关于小米YU7发布会的消息。朋友圈也炸开了锅——“三分钟20万台,一小时快30万!”我愣住了,这速度,比抢限量球鞋还夸张。
其实这辆车早就吊足了我的胃口。说它是小米汽车第二款战略车型,定位豪华高性能SUV,说实话,这标签听着挺唬人,但到底啥样,还得亲眼见才算数。我记得上次SU7刚出来那会儿,也是全网热议,不过这回轮到SUV登场,关注度更上一层楼。
先不聊别的,就冲那4999mm的车长和3000mm轴距,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大块头有大智慧”几个字。这尺寸,中大型纯电市场妥妥地站稳脚跟。而且,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这玩意以前总觉得离生活远,现在竟然成了新车标配,有点像当年智能手机普及时大家对指纹识别的新鲜感。
外观方面,我盯着发布会直播里的画面看了好久。前脸还是熟悉的小米家族式“米”字灯组,不过这次玩出了花样——灯组上半部直接镂空做风道,加上主动进气格栅,把风阻压到了0.245Cd。我没搞过赛车,但朋友老刘是改装发烧友,他说这个数据已经很能打。“低风阻,高颜值”,他边刷直播边嘀咕,“晚上路过咖啡馆门口,不用喇叭都能吸引目光。”
机盖上的线条也挺有意思,不再死板平直,而是一道一道凹凸分明,看起来肌肉感十足。有点像健身房撸铁练出来的大臂膀,又不失科技范儿。中间细长棱角把两侧灯组连起来,视觉宽度一下子拉开,两端保险杠还有三角状熏黑进气口,再加底部黑色饰板包裹……运动味扑面而来。不过我最喜欢的是隐藏式门把手,每次停车场找不到把手摸索半天,那种尴尬瞬间被治愈。
侧面一瞧,更明显——重心后移、扁平修长,有种超跑既视感(虽然它本质还是SUV)。窗户面积大,用的是熏黑配色,从远处看立体感强烈不少。腰线也是双并行设计,不单调,还多了一份力量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这样的造型让整辆车显得更稳重些,大尺寸轮毂搭红色刹车卡钳,是年轻人的菜没错啦!
参数控们估计早就背下来了:4999/1996/1600(1608)毫米的“三围”,3000毫米轴距,还有5座布局。这轮轴比3:1,据说还能带来更低重心体验。我自己倒没那么讲究,但前备厢141L容积确实让人眼馋,下班买菜再也不用担心空间不够放西瓜榴莲什么的。
尾部设计同样狠角色。一根平直扰流板顶在屋脊位置,用的是熏黑处理,看着就想摸一摸质地咋样;下面还有镂空鸭尾扰流板,为空气动力学服务,也为续航加分不少。据官方说法,这套组合能有效降低风阻,提高动力与续航表现。但对我更实际一点就是晚上贯穿式细长尾灯亮起时辨识度特别高,小区地下库转弯时别人一眼认出你是谁家的新宠。另外底部夸张扰流槽和导流口,以及厚实保险杠,都给运动氛围添砖加瓦。如果让我爸妈来看,他们肯定要问:“后面怎么这么复杂?是不是不好洗?”哈哈,其实现在洗车都自动化啦!
内饰部分真有些突破传统印象,没有仪表盘这一环节直接省略掉,让整个驾驶舱显得极简又高级。他们用1.1米PHUD天际屏投影技术,把所有信息通过三块Mini LED屏幕投射到挡风玻璃下方那片专属区域,而且界面可以自定义布局。有时候想想,以前总担心仪表太花哨,现在反而开始追求极简科技范儿,是不是时代变太快?
中控16.1英寸3K悬浮屏摆在那里很抢镜,后排乘客也没被冷落,两块6.68英寸拓展控制屏随便调节娱乐、空调啥都方便。我试过朋友家的智能家居联动系统,小米YU7搭载骁龙8Gen3芯片+澎湃OS,可以和家里的设备联动,比如提前启动车载冰箱或者远程预冷空调,下班回去坐进凉爽座椅真的幸福指数飙升!不过这种功能爸妈可能暂时用不上,他们最关心收纳空间多不多。据官方数据,全车36处收纳空间,总容积1970L;常规678L后备厢,一键放倒秒变1758L大床房……搬家、露营、小孩堆玩具,都绰绰有余。另外隐藏磁吸接口支持27V设备供电,对于喜欢自驾游的人来说绝对友好!
零重力座椅配置很香啊——12层Nappa真皮包裹+10点按摩系统,上班累一天回去按几分钟缓解疲劳简直不要太享受;135°无级电动可调后排,也适合偶尔父母搭顺风或孩子午睡休息。这几年越来越觉得,好开的同时舒适性不能少,否则时间久了谁受得住呢?
动力部分,小米YU7全系800伏碳化硅高压平台,说白就是充电快、效率高,还省事。其中单电机后驱版百公里加速5.88秒,对日常通勤绰绰有余(我老婆坐副驾怕晕,她肯定不会踩油门);四驱Pro版4.27秒破百,多一个马达果然发力猛很多,如果赶时间接娃上下学应该蛮爽吧?最厉害的是Max版,高性能双电机四驱,只需3.23秒破百,而且峰值功率508千瓦、扭矩866牛·米,加速体验绝非纸上谈兵!最高253km/h极速,那天如果真敢跑高速估计自己都会紧张……
续航方面也是诚意满满:835公里CLTC最长版本,对我们普通家庭用户来说意味着一个月只充几次即可安心出行。而且Max版本101.7kWh三元锂电池+5.2C超级快充,即使临时要赶路补能压力也小很多。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尝试过野外露营快速补能,那感觉一定特别酷!
价格嘛,其实25万出头到32万多之间,在当前新能源市场属于竞争激烈区间。但结合这些配置和创新玩法,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短短一个小时订单将近30万辆。有时候选择买哪款,并不仅仅因为品牌logo,而是真正需要什么生活方式和体验。从日常通勤,到假期自驾,再到城市穿梭甚至搬家旅行,各种需求似乎都照顾到了。如果你问我是否愿意尝试一下这样的新物种,我可能还需要考虑贷款利率,但至少内心已经蠢蠢欲动……
最后想到去年陪哥们提SU7那阵,我们俩还猜测下一代产品会不会变成SUV,如今梦想照进现实。他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换新,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疯狂爱折腾汽车的小伙伴?每个人选购理由不同,有人图舒适,有人爱速度,还有像我们这样图个乐呵顺便解锁更多生活可能性罢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