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里的长安福特,还能等到春天吗?
吴胜波那句“刚出手术室,还在ICU躺着”的自嘲,如今看来竟像是一语成谶。长安福特连续四个月销量下滑,4月份同比暴跌31.58%,这哪里是“躺着”?分明是在病床上插着管,眼睁睁看着生命体征一点点往下掉。
看看这组数字吧:1月下滑16.44%,2月8.96%,3月14.95%,到了4月直接俯冲到31.58%。这不是温水煮青蛙,是直接把人扔进了沸水锅。2024年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的20.9亿元净利润,在2025年的销量雪崩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更讽刺的是,就在去年,吴胜波还喜滋滋地宣布“出了手术室”,谁知道刚推开ICU的门,迎面又是一记闷棍。
长安福特的问题,从来不只是销量数字那么简单。一个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有人说是因为电动化转型太慢,有人说是因为产品力不足,还有人说是因为国产车的崛起。要我说,这些都是表象。根子上的问题,是福特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与迟钝。
看看隔壁的比亚迪、吉利,哪个不是在新能源赛道上狂奔?就连大众、丰田这样的传统巨头,都在拼命本土化、电动化。可长安福特呢?还在抱着燃油车的残羹冷炙挑挑拣拣。当别人都在造智能座舱、800V高压平台的时候,福特还在为“要不要把SYNC系统汉化”纠结。这种慢半拍的节奏,不就像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在追高铁?
更可怕的是,这种“ICU综合征”正在跨国车企中蔓延。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哪个不是躺在病床上数着点滴?它们犯的都是同一个病——把中国市场当摇钱树,却不愿意把最好的技术、最新的产品放在这里。这种“二等公民”待遇,中国消费者早就用脚投票了。
吴胜波说“还在ICU躺着”,我倒想问:你们真的想出院吗?看看长安福特的产品线,探险者、锐界、蒙迪欧,哪款不是老气横秋?电动野马Mach-E倒是来了,可那价格、那配置,分明是把中国消费者当冤大头。当蔚来、理想把用户当上帝供着的时候,福特还在用20世纪的思维做21世纪的生意。
有人说,长安福特还有救。要我说,救当然能救,但得先扒掉那身“洋大爷”的皮。特斯拉为什么能成功?不是因为它是美国品牌,而是因为它把中国当成第二个家。福特要想翻身,就得把研发中心、电池工厂、智能团队统统搬到中国来。别再把我们当“人傻钱多”的市场了,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比谁都精明。
躺在ICU里等死是最容易的,难的是拔掉呼吸机自己站起来。长安福特,你还有这个勇气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