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买车得快,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你跑到4S店前,月球还在天上。这年头,连人民币都懒得和你客气,会飘到哪家厂商账上,全看你那颗几欲跳出胸膛的心。别急着说理性消费,那是穷人才喊的口号,毕竟你一理性起来,厂家就得去掉配色、取消激光雷达,最后大家都去买自行车,还能顺便调剂下家用。
汽车圈又有新动作,领克的设计师显然没被疫情掏空想象力,最近一口气憋出了两个新配色,紫色和银色。说是灵感也好,是睡前喝多了也罢,总之名字叫得比你家的宠物狗还文艺——璃光紫、极光银。想象一下你开着紫色的车横冲直撞在早高峰路上,对面的司机还以为见到了只都市精灵紫罗兰,说不定能从车窗里冒出“仙界打工人”证件。
配色玩得花,面子刷得更狠。外观还是自家祖传的“家族式”设计风格,反正汽车工业这玩意儿,谁都得有个“家族”,不然就像散养土狗,谁买谁丢面。延续了个什么概念车的设计理念,车灯画出标志性的“h”形,你以为是哈利波特,厂家说是high-tech,只是不知道晚上回家门口灯一开,是不是能把邻居家电线杆照出一道彩虹。
贯穿式大灯组,车头圆了几度,科技感也圆了几度,反正这年头什么都可以贯穿,灯能贯穿,发票不能贯穿。下包围的大尺寸进气口和导流槽,看着就想追风,大有“我能一口气吸光城市尾气”的气势。其实大多数人的车还没上路呢,就已经被厂家吹进气口里“运动”完了。那些说自己爱运动的青年,终究沦为屁股下的运动风后包围。
侧面ABC柱和车顶统统换成黑色,就像把一家人都穿黑衣裳站门口,随时能去凑拍摄“悬浮式家族”。整体重心低一点,显得更“接地气”,就差在轮胎上贴点“请多关照”。隐藏门把手和双色轮圈也上了,科技感说是扑面而来,其实就像热水器的电子显示屏,天天亮,没人看。
转到车尾,厂家继续忙着“把车做得和竞品差不多,还要看起来比竞品贵”。贯穿式尾灯,四个凸起长方形,辨识度提升了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靠你车贴和后备箱里的牛奶箱。黑色扰流板,大尺寸后包围,运动加一分,溜达加一分,反正自己都快分不清这车到底是买菜用还是跑比赛用。
别以为厂家只会玩颜值,他们还有点技术货给你看——比如说“激光雷达”。有人还觉得激光是高科技,其实早在你家打印机上激光就被用烂了,但放到车上,逼格立刻指向太空,仿佛下个月就去登陆火星。激光雷达能精准感知环境,这话说得比你丈母娘点评你相亲对象还严谨。说是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提供数据,大多数人最后还是手扶方向盘、脚踩油门,再精准的雷达都只能看你撞树时那一瞬间的壮美。
尺寸数据也不能少——毕竟好歹和自家楼下电梯比个高矮。长宽高分别就那样,你掏出卷尺量也懒得记,轴距也是一组身份符号。别人问你啥车,你就来一句:“轴距二千八百多”,分明就是“我买的是车不是童车”,差点以为还能去高中门口带学生上学。
动力部分这才是厂家的真才实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有发动机有电机,完美演绎“油电不分家,车厂不分离”。1.5T发动机、163匹马力,听着就像马场老板在数鸡蛋,综合功率381匹,三挡DHT变速箱,真的不怕你嫌挡少,厂家连自行车都赶上了。电池组18.99kWh,纯电续航126公里,快充27分钟能把电量从30充到80,再快也快不过你晚高峰堵在路上的时间。实用性提升了,但充值毕竟没充值会员快,只能靠厂家延期送流量来吊你的车瘾。
说到销量,厂家也是会算账的,七月卖出去1607辆,别问是不是厂家自己和自己买的。新车上市后还要正面硬刚比亚迪、小鹏、红旗这些,激光雷达一加,竞争力就像你的考研材料,放了四年也没翻过一页,但总能让你觉得“这次稳了”。厂家盼着销量跟着激光一起飙升,最后面子工程大家都不用自己往面馆夸,厂家都能给你一格面条上的“科技感”。
说到底,买车这事永远是虚头巴脑里找存在感。厂家天天变换配色,试图让你像朋友圈换头像一样,不但要辣眼睛,还要看起来很有个性,你要个性,他给你个性,你要科技,他给你一堆科技,那到底谁在决定你想买什么?其实都是厂家说了算。你以为自己是“消费者”,实际上不过是“被消费者”,买完车那一刻才发现,所谓新款和配置,就是把你钱包涮得比火锅还干净。
再说,搞那么多配色其实也不是给你选的,是给隔壁邻居选的。你拿着紫色车钥匙吹牛的时候,他来一句“银色更显高级”,这就是厂家最得意的地方,让你们俩在小区门口互相嘲笑三年,他们却能在会议室笑出声。
激光雷达嘛,厂家吹得天花乱坠,都快吹到阿尔法星去了,说是未来智能驾驶的标配。可你在路上开几年,最多也能把自动驾驶用来停个车,然后和隔壁老王比赛“谁能把车停到斑马线上恰到好处”。智能辅助系统就像你大学时的智能恋爱算法,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还得靠自己踩油门,激光只能帮你认清前方路有坑,坑里还是要自己跳。
汽车这个东西,车厂也不容易,听着大家天天喊“国货崛起”,“自主创新”,其实都是边拍胸脯边改同一个前脸。比亚迪、领克、红旗,小鹏争着拼配置,下半年就拼配色,明年可能就是拼车载咖啡机和车内KTV,谁能把车做成移动别墅谁就赢。到那天新车上市广告不是谈马力续航了,而是“车载油画艺术壁纸”和“随车赠送空气吉他一把”,大家都能在红绿灯前打发无聊。
现在买车,不像过去是买个家当,更多是“买个能晒朋友圈的资本”。你说不重感情,厂家就给你拍感情短片;你说想省钱,厂家就直接涨价,再送你一串积分。其实大家都明白,车越新,钱包越瘪。你开着车、听着车载音响,配色变了、配置升了,日子还是没变,工资卡还是那个不涨的工资卡。大多数人的“科技感”,都体现在车门快关不上,人还幻想着自动驾驶会带自己去火星。
最后说到新车竞争,买车比考试还累,题目就是“比谁配置多、价格低”,解析全靠厂家改参数,都说国产品牌拼到头,消费者才刚开始背书。你问激光雷达有什么实际用?真到了路口,老司机一句“没关系,油门大点,红灯都能变绿灯”,所有的智能辅助都成了“辅助你担心自己没智能”。再聪明的系统,也只会替你计算今天还有几个车贷要还。
所以啊,买不买新车都是人生哲学,买了车就有面子,没买车就有生活。厂家天天升级配色和雷达,期待你有一天认定“银紫金光,科技尊贵”,其实就是盼着你把一整年的加班费都投入他们的主业。现实不是黑夜里的激光雷达能照亮,是你冲到展厅盯着新车,脑袋里还在盘算下个月怎么加班还贷。
等有一天,车厂终于把车做得像家一样,你出门不用带钥匙,只要带钱包卡。至于是否自动驾驶,能不能辨识路口,智能化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只适合在知乎发帖,到了展厅还是那句老话——“老师,优惠能多点吗?”现实总是这么荒诞,厂家盯着你钱包,你盯着新配色,大家互相调侃两句,割完韭菜还是回家吃饭。
等新款上市了,你就冲进展厅来上一句:“老板,紫色有没有自动驾驶一键起飞?”老板笑着回你:“有,先充钱,再冲动。”这人生,比买车还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