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市这潭水,四月搅动了一下,有点意思。
不是说波澜壮阔,而是那种细微的变化,挺值得咂摸咂摸。
你看,德系三驾马车,大众这老牌劲旅依旧把着头把交椅,但屁股底下那把椅子,似乎没那么稳当了,销量小幅下探。
宝马倒是支棱起来了,奔驰略显疲态。
这老哥仨的明争暗斗,几十年如一日,精彩着呢。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军团也开始往里拱了。
比亚迪这匹黑马,跑得那叫一个欢实,同比增长七倍多,简直是踩了风火轮。
虽然跟深耕多年的MG荣威比,还有点距离,但这个蹿升速度,着实让人捏一把汗,这俩哥们儿,在异国他乡,硬是掰起了手腕。
可别光盯着这俩,特斯拉这“鲶鱼”,在德国似乎有点玩不转了,销量堪称“滑铁卢”,直接腰斩。
你说它技术不行?
设计拉胯?
都不是。
估计是德国人那股子“轴劲儿”犯了,对汽车的理解,跟马斯克那一套,不太对付。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锅甩给“电动车接受度”时,是不是忘了,德国人骨子里,还是更认那些老牌子,那些有着百年历史,浸透了工匠精神的玩意儿?
零跑和极星,这两家也挺有意思,销量你追我赶,像俩“难兄难弟”。
零跑能冒头,还得感谢Stellantis这棵大树。
这说明啥?
说明抱团取暖,有时候比单打独斗更有效率。
当然,也有一些中国品牌,在德国市场有点“水土不服”,比如蔚来。
这牌子一直想走高端路线,但在德国,好像有点曲高和寡。
估计是定价太自信,又或者是服务没跟上,再或者是,德国人压根不吃这一套。
毕竟,在人家地盘上,BBA才是YYDS(永远的神)。
奇瑞也开始磨刀霍霍向德国了,虽然现在销量还只是个位数,但人家说了,要在德国搞本地化生产。
这野心,可不小。
这说明啥?
说明中国车企已经不满足于当个“搬运工”,而是想在欧洲扎根,开枝散叶。
但这条路,注定是荆棘丛生,品牌、渠道、售后,哪个环节掉链子,都得栽跟头。
单看这四月份的销量数据,就像在窥视一面哈哈镜,放大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比亚迪的崛起,让人兴奋,特斯拉的折戟,让人警醒。
MG荣威的经验,值得借鉴,蔚来的教训,必须汲取。
当我们一窝蜂地鼓吹“销量暴涨”时,是不是该冷静下来想想,中国品牌,到底该如何在海外市场立足?
是靠低价倾销?
还是靠技术创新?
是靠模仿跟随?
还是靠自主研发?
说白了,想要在海外市场混出个名堂,光靠“性价比”那套是行不通的,得靠真本事,靠硬实力。
而这,也是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化的必经之路,绕不开的坎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