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万辆! 中国越野的“坦克速度”,到底改写了什么?
当我们在城市街头、郊外山野越来越频繁地撞见那些带着硬朗线条的“方盒子”时,或许没意识到,中国硬派越野已经悄悄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跨越。 2025年7月2日,坦克品牌交出了一份震撼行业的成绩单:截至6月30日,全球累计销量突破70万辆,成为最快且唯一达成这一成就的中国越野品牌。 更亮眼的是,6月单月销量21571辆,环比增长3.2%,在高端越野车市场里持续领跑——这个数字背后,藏着的不只是销量的飙升,更是中国越野从“小众玩具”到“大众生活”的彻底蜕变。
还记得五六年前的硬派越野市场吗? 那时的格局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合资品牌靠着技术和价格双重壁垒垄断市场,国产品牌市占率只有3成。 想入手一辆能正经越野的车,动辄四五十万,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就算咬咬牙买了,也得接受“越野时硬核,通勤时煎熬”的尴尬——座椅硬得像石板,油耗高得让人心疼,市区开起来活像个“笨拙的大块头”。 那时候,“越野车”三个字几乎等同于“少数人的奢侈品”,大多数人的“翻山越岭梦”,只能埋在心里。
直到2020年坦克300上市,这堵墙被彻底撞开了。 20万元级的价格,却带着专业越野的“硬核配置”:非承载式车身、分时四驱,还有能应对复杂路况的三把锁;与此同时,内饰里的Nappa真皮座椅、流畅的中控屏,又把“豪华感”和“舒适性”拉满。 就像一位老车主说的:“以前觉得越野和日常通勤是‘二选一’,直到开上坦克300才发现,原来可以‘全都要’。 ”短短4年,坦克不仅自己站稳了脚跟,还带着整个中国越野品牌“突围”——国产品牌市占率从33%飙升到83%,如今国内每卖出2辆越野车,就有1辆是坦克。 这种“破局力”,让“越野梦”终于照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能撑起70万辆销量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爆款效应”,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底气和长期主义的布局。 坦克的“底气”,首先来自长城汽车35年的越野基因,更来自它对“全场景需求”的精准把控。 现在走进坦克4S店,你会发现它的产品线早已覆盖不同人群:喜欢潮酷的年轻人选坦克300,灵动的造型配上网红配色,开在路上回头率拉满;追求都市质感的选坦克400,机甲风设计搭智能座舱,通勤、短途越野都能hold住;看重豪华舒适的,坦克500的后排空间和17.3英寸吸顶屏,能把长途旅行变成享受;要是想挑战极限,坦克700 Hi4-T的旗舰配置,连沙漠、雨林穿越都不在话下。
更颠覆认知的是动力系统。 以前老司机总说“越野必费油”,但坦克的Hi4-T、Hi4-Z新能源技术,把这句话变成了过去式。 就拿坦克500 Hi4-Z来说,2.0T发动机加电机的组合,能爆发出300kW的综合功率,零百加速轻松跑进6秒级,踩下油门的推背感堪比性能车;可日常通勤用纯电模式,续航105km足够应对上下班,24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就算馈电,油耗也才8.8L。 这种“要劲有劲、要省能省”的实力,不是实验室里的理论数据——2025年中国环塔拉力赛上,坦克300 Hi4-T、400 Hi4-T、500 Hi4-Z组成的车队,在极端高温、沙尘天气里跑完全程,最终拿下新能源量产组总冠军,实战验证了可靠性。
买越野车的人,还常担心“保值率”——毕竟谁也不想开几年就大幅贬值。 但坦克用数据打消了这个顾虑:在《2025Q1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上,它是唯一3年保值率突破60%的国产品牌,比不少外资豪华品牌还能打。 二手车市场里,坦克甚至成了“硬通货”,有车商说:“坦克的车只要车况没问题,挂出去很快就能卖掉,车主基本不用亏太多。 ”这种“放心感”,也成了很多人选择坦克的理由。
不过,70万辆最动人的地方,从来不是数字本身,而是它背后的“温度”。 坦克一直说“铁汉柔情”,这话不是空口号——这些年,它和车主一起做了太多暖心事:河北暴雨时,160辆坦克组成应急救援队,在齐腰深的水里往返接送,把3500多名受困群众送到安全地带;阿拉善越野节上,首批55台AED急救设备捐赠到位,为车友的安全保驾护航;前不久榕江洪涝,贵阳坦克团的13位车主自发装满物资,开着车冲进灾区,车身上的泥点都成了最特别的“勋章”。
现在,坦克还成了不少城市的“特勤保障车”,巡逻、应急处突都有它的身影;航天护航、运动赛事的后勤保障里,也能看到它的踪迹。 一位选坦克当工作车的特勤人员说:“不管是暴雨天还是雪天,它从来没掉过链子,这种‘靠谱’比什么都重要。 ”对车主来说,选坦克不只是选一辆车,更是选一种“与时代共振”的身份——既能享受越野的自由,也能参与到有温度的社会责任里。
更有意思的是,坦克还把“车主圈”做成了一个有活力的生态。 打开坦克APP,260多万注册粉丝在上面分享攻略:有人晒出新疆独库公路的越野路线,有人教新手怎么应对交叉轴路况,还有人组织“后备厢集市”——车边支起帐篷,摆上手作咖啡、小众书籍,硬派越野居然玩出了文艺范儿。 全国72个俱乐部、312个城市的社群,经常组织露营、音乐派对,甚至公益活动,原本陌生的车主,因为坦克成了朋友。
改装圈里,坦克也玩出了新花样。 它首创“主机厂+改装厂”的共创模式,联合80家顶级改装伙伴推出了游侠、风林铁骑等13款官改车型——喜欢硬核的能加绞盘、换AT胎,喜欢个性的能改车身颜色、换定制轮毂,关键是这些改装件都有原厂质保,不用担心里程碑式的问题。 现在在国际改装展上,坦克的改装车成了“中国汽车文化”的代表,不少国外玩家都来打听:“这款车在哪里能买到? ”
如今,坦克的脚步早已走出国门,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当地车主开着坦克穿越牧场;在中东的沙漠里,玩家们用坦克挑战沙丘;在墨西哥的公路上,越来越多家庭选择坦克作为长途自驾的座驾——它打破了“中国车只能卖低端市场”的偏见,带着硬核技术和中国文化,闯进了全球高端越野圈。 更让人惊喜的是,坦克的用户群体越来越多元,女性车主占比超过35%,彻底撕掉了“硬派越野是男人专属”的标签,越来越多人因为坦克,爱上了“可城可野”的生活。
70万辆,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中国越野走向更高处的起点。 它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是普通人“越野梦”的落地,更是一个品牌用技术、责任和温度搭建起的生活共同体——当一辆车既能带你翻山越岭看风景,又能陪你穿梭城市享日常,还能在需要时挺身而出担责任,它就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承载热爱与温度的伙伴。 这样的坦克,你是否也想加入它的大家庭,一起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其实,70万辆的意义不止于坦克自身的成功,更在于它证明了:中国品牌只要沉下心做技术、做产品、做生态,就能打破行业壁垒,甚至改写全球市场的规则。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产品”到“中国文化”,坦克的每一步,都在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添砖加瓦。 而未来,当更多人开着坦克去追逐热爱、践行责任时,中国越野的故事,还会有更精彩的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