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朋友发来一篇文章并提出问题:
《在未来可能不需要买车了》的文章对汽车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预测,最终的智能汽车共享化是否有可能成真;如果能让科幻走进现实的话,这又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电动决定同质
类似的文章笔者看过一些,曾经也发表过相同主题的内容。
简而言之,从产业发展的战略视角来分析的话,未来确实不需要再购买私家车;但是何时能够实现是难以预测的,保守估计会需要十五到二十年,不过实现最终目标的前提是期间不发生大的变化。
来看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是所有相关分析预测文章的基础,也就是汽车产业四化。
电动化推进网联化
网联化推进智能化
智能化决定共享化
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去购买一辆自行车?
想来除非是骑行爱好者或需要用自行车健身的中老年人,其余人都不会去购买自行车;可是平日里也有可能需要骑自行车,为何不买呢?因为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共享自行车。而这些自行车骑起来和自己买的自行车实际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没有必要再去买一辆没有差异的出行工具——汽车也是一样的。
在燃油车时代里的汽车有不同的类型,有前驱车、后驱车、横置四驱车、纵置四驱车,细分之后还有中置后驱和四驱、后置后驱和四驱,等;不同类型的燃油车开起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汽车产品存在差异化,于是总能吸引人们去购买和不断的升级。
可是汽车一旦进入电动化阶段就会像自行车一样的同质化。
因为两驱电动汽车最适合用后驱,而具备驾驶乐趣的驱动方案就是后驱;现在连入门级的微型电动汽车都在用后驱,于是后驱车的价值必然会持续缩水。四驱车的方案无非是分布式电机布局,双电机、三电机、四电机其实没有区别,只要还用差速器就会一样。
所以电动化造成了汽车的同质化,那么如果未来自己买的私家车一点都不比共享车更富有驾驶乐趣的话,买私家车图什么呢?
而只要有了电驱动平台,汽车则可以长时间驻车使用;因为不论是智能座舱里的电子配置和大屏幕,还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都需要用电,电动汽车可以提供大量的电能。所以只要开始汽车电动化则必然会进入网联智能阶段,可是网联智能汽车不过还是“上网”而已,结果还是同质化。
同质决定共享
看完第一节的内容已经能得出答案,电动、网联、共享的汽车不论来自哪个品牌都会差不多;在设计灵感枯竭的阶段里,这些汽车的样子甚至都已经差不多。此时的它们就像是街头巷尾停着的共享自行车,只要这些车的使用成本比购买私家车低,且使用便利性并不比私家车差,此时还愿意买私家车的人必然会大幅减少、直至消失。
智能化可以做到让共享车和私家车一样便捷,其实可以更加便捷。
购买私家车需要考虑停车等一系列问题,而智能共享车只需要用手机点一下,然后按照约定时间走到门口的时候就会有一辆车在等着你。
有了这样的共享车确实不再需要私家车。
可是这个目标会很难实现。
因为共享化的前提是驾驶完全自动化,汽车需要成为“无人驾驶车辆。”而这样的汽车在普及应用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大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伦理道德层面的障碍;只要公路无法做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分道而行,无法以三维立体路网的方式使其不再交汇,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则始终难以避免引发交通事故。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全面的普及应用至少在目前看来还有一些乌托邦的味道,不过将其作为战略发展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个因素汽车电动化同样存在很大的障碍,不论是气候、基建、能源等因素都在制约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时还有围绕汽车产业的“三极博弈”也会对汽车电动化带来持续的、变动的挑战和思考,除非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里不发生较大的变动,汽车产业可以按照同一个目标携手共进,否则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很有可能是天方夜谭。
所以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汽车爱好者需要关注的不仅是技术相关话题,懂的读者们自然会懂。
全部评论 (0)